2008年1月16日

ちさ×ポン (chisapon)=?UTF-8?B?IOODrOODk+ODpeODvA==?=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chisapon觀看原來的格式

ちさ×ポン


ちさ×ポン

我對少女漫畫興趣不很大,但近來有一些異色的作品,所以偶爾也會翻翻看看。本作剛好是近來嵌った的寝取られ(これで嵌るの?なんて哀れな…),所以就隨意掃了一下。這是一個失守處女的醋罈子卻終能不被超愛他的男友離棄的故事。其間我多次覺得這男的未免太世離れ了吧,有這麼懂得マナー的男人(好吧,不是「懂得」,而是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其作出的行為總是能為對方著想。),世上一定會少很多哭泣的女性。不過相較之下少年漫畫更多天馬行空(或說的更清楚點,天方夜譚)的(戀愛)表現,所以女性漫画這種程度算是很好了。何況,平均說來給女性看的都會比較實際,例如本作最大主題之一就是浜野千砂在失身之後兩人的悩み,在給男性看的漫畫很多都 是以二股、三股等等腦殘的處理帶過。
以本作中的情形,我在姉恋模様即之後所歸納的「交往是一種責任」觀還是可以行得通。也就是說交往算是變相的「使對方幸福」契約,(做到什麼程度見仁見智,但最起碼不應該因為對方沉迷於另一個人就放棄。當然更甭提妒忌吃醋啥的。)基本上可以從中獲得的東西是心靈的慰藉(某些人還包括戀愛的激情)。最近恰好也想整理一下至今一些「不結婚的理由」。雖然很多人說兩人的相互扶持對人來說很重要,但對於感受不到人情的我(不幸的故事看太多了?),這種小鹿亂撞到頭來只是 nothing,甚至可以說那有如惡魔的試練或毒蘋果。是的,就如同受魔鬼引誘試探的人(不是特別指佛陀或耶穌),假如接受了,那就只好吃不完兜著走。啊、這麼說來,我果然不是「還沒有付出的覺悟」,ただ、そんな渦に巻き込まれたくないだけか も。未來或許會因為沒將這契約與貞操視得如此嚴重,或是下決心自己「也有能力讓人幸福」而放鬆;但難保又有哪天會覺得就算不必如此重視契約,也沒必要多惹羶腥。畢竟拖人下水總是不好的。
我並不是為了不婚而不婚,但有可能真是因為看太多奇怪的文學作品,高中時期就意識到自己大概不能結婚。那時候覺悟不夠,自認個性也不適合。但後來漸漸討論到更多問題,於是才加深了這個決定。在我比較喜歡的文學作品作品中愛情常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是有點像幼稚園點心時間一般的甜食;畢竟都是過來人。

因為有了覺悟,所以才會以「契約」作為依歸。並且如之前所言,我相信友情以及男女朋友也是這樣的契約。所以為朋友著想是不能要求回報的:既然要與人作朋友,就要有相當的覺悟。但我腦海中突然冒出,就算不是自己主動的交往,「被人愛上而無法使之放棄」的情況似乎也是種類似的契約。舉例來說,為了心愛的人而跟蹤、作出非理性甚至不能挽救的事等,這些雖然不是自己願意的,但卻都是因自己而起。所以我連交往這種事都不考慮。並不是不結婚或不上床就好,實在是連存有好意都碰不得。

本來對這作品不準備寫東西的,但聯想到一些過去不足處,所以才順便提一下。當然作畫或是作者本身要表達的就不是我的重點了。因為整篇都是我的感觸,自然也不是對作品本身的感想。事實上我根本也沒看到完,真的只是隨便翻翻。不過對於會作出這種題材的女作畫家,我的想法是看過一次很好,但自己大概不會看第二次了。觀賞本作的男性不知道會不會有點難受,畢竟千砂好像不怎麼知道要以正確的方法來愛本田良仁。是不是因為中野本身是女性,或者這是故意的(像是要警告大眾「別以為女孩都是清純的!」之類)這點我不曉得,但假如愛情是自由的而非一種契約,我並不是很能理解千砂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價值。除了情人眼裡出西施、日久生情這些可能性之外,我想本田很可以找到性格更好的女孩,除非他� �慮到「讓對方欠自己」之類的因素;那就過分工於心計了。當然,我還是要模擬一下自己是本田的理想情況:失身後我應該不能拋棄千砂。但不是因為愛他,而是為了陪他走出陰霾。可以的話,等待另一個更適合千砂的人。…好吧,這看來是我的底線了。要讓對方「永遠幸福」看來是有些難以接受。假如兩人間的信賴很重要的話,那麼難保千砂不會有另一次。當然,就算要離,也應該是千砂自願(而不是自暴自棄)離開。
對於本作影響,中野純子『ちさ×ポン』這篇可以參考一下,雖然這篇看來也是站在男性的角度。至於作者的本意(或是有沒有),沒詳細考究的我並不能說大話。只是,假如要以「一部完善作品」這樣的角度來評論本作的話,個人覺得本作相當失敗。不提價值觀可否自圓前說,現實中可是很難遇到如此男性的啊(難怪他叫よしひと。人良過ぎ!),基於兩人之前的諾言,通常不原諒才是普通人的選項。就算是我的理想,也沒辦法持續到結婚啊。要說寝取られ的話,那過於痴呆的男性像也引不起我悶え的刺激感。事實上本作的網上評價,不論男女似乎都不甚良好的樣子。但本作確實也激發了我一點感觸就是。
2008/1/3 23:42:26

ディープ.リバー (DeepRiver)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DeepRiver觀看原來的格式

ディープ.リバー


深い河(ディープ.リバー)

之前就看過他其他的一些小說,敘述基督教在傳入日本後「本土化」,和佛教結合,而成為具有其怪形式的信仰;因此對這部他最後的作品產生了興趣,不知不覺借回來看,然後就不知不覺看完了(笑)。

遠藤周作最後的、具代表性的作品,宗教觀集大成。這並不是述說一個受苦受難,並對自己的信仰感到質疑的故事,但的確是融合了之前一些作品的群像。書中的腳色有的捨身付出,有的滿心疑惑。當然,遠藤自己已找到他所以為的「正道」。

在一趟印度旅遊中,成員各自有自己的過去及心思。相對於過去每本小說都只有一個主角,這次他試著一次掌握數個「心」;以其先給每個腳色一個「物語」作背景,之後各個腳色相互交織來說,他成功了。不過就其長度,美中不足的是,總覺得尚有不夠深入處。倒不如說,他越來越委婉的筆法更為吸引我。「委婉」的形容詞並不很恰當,但我確實覺得他的文筆漸漸融入日本之前主流作家的風格。大概前人總是會影響後來的旅人吧。「無奈」就是其中很大的一個主題。看多了,自己也容易變得不能強求,認同「世上總有太多人力所不及,而人人又有其苦衷」起來。在此作中,甚至之前,遠藤就已慢慢融入。因此,越讀越有種與川端康成相似的味道。
主要的劇情仍分布在女主角身上,縱使有穿過死亡街道的老兵(木口)、追尋「我一定會轉生」的妻子而迷惘的失落者(磯邊),(三條夫婦?那就算了吧,他們沒啥戲份。那幾個連名子都沒的女乘客?您別說笑了。)即便最開始不是,不過中心仍然在那對大津的行為(大津的洋蔥)不解的女主角(美津子?才剛讀完書一還就忘了,我也真天才 (=_=);←後記:確認名字無誤)。再怎麼說,人與人的思想不能相通是很遺憾的。所以有偏見、懷疑、詛咒(所以需要人類補完計畫(爆)),以及信任。(思想都相通了還需信任嗎?因為互相體諒(其實是理解),連道義皆不需要了。故信任事實上並不是什麼「純潔的結晶」啊。)我們不能理解連續殺人犯,正如傳教士不能被異教徒感化。

廢話太多了。遠藤的中心思想,他最後終於得到的是,神存於各處。沒有異教徒,只有遵行不遵行那「存在」的準則。這和我的想法也相當類似:對我,宗教最可取的並不是其律法,而是其共通處,有的是教義的部分,「勸人為善」當然也是一種。不過天之行有其道。為了傳教而殺人的十字軍、純為享樂而享樂的某些人等(不是指我們常引用的享樂主義學派。But,各時代皆有,現代特別多。(嘿嘿))便是違反了這「道」。「道」無思想,所以和我們人所定義出的神當然不同。遠藤提到,「洋蔥,或者是那更深遠的什麼。」(這句話是我掰的,不過相似的句子起碼能找出兩次。)便提示,他也發現真正的「什麼」並不只是現在人們所定義出,會排斥異教徒、只對「選上的人」付出的神。話說回來他一直在迷� ��於「什麼是真正的天主教」打轉,也正是因為他過去和西方人的天主教扯上關係,並且恰巧身為「不是被選上的」日本人。(這種說法有點意識形態灌輸,但卻是他之前無法抹滅的葛藤。)這造就了他的作品,很可惜的,也制限了他的題材。也罷,條條大路通羅馬,反正他還是得到「正道」了。並且,對之前那不得不在眾人面前踐踏聖母像的傳教士,也給了答案。

轉生是他另一個中心思想。表面上是看不出來他純粹為了「善惡報應平衡」而支持轉生,只是像虔誠的教徒,上面說一就是一,並沒啥理由。不過,他的描述方法總有種懷念的感覺,就像是那反而是為了贖罪(為了人世的羈絆及依戀),而不是貪圖生命。However, 對於這種比較不能明白說明的,我還是持保留態度。話說多了,告老說不定又轉了思想。不過,他其實也沒提到什麼不能掌握的啊。「縱使人已去,其行誼仍長存人間」就是他所欲言的。或許真的沒有我們所以為的轉生,或許即使有轉生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子(,總是空留餘恨);但是,其所作所為都已經留在世上了。而這不是加諸於其的榮耀,逝者已矣,剩下的只是生者的奮鬥罷了。他們的一切,就成了我們的道標。這就是轉生了,他們的意念在� ��們身上重現。(你背著十字架登上死亡之丘)「(我現在模仿你)」大津是相當努力的。(曲解原意過頭?我覺得遠藤會從棺材裡跳出來打我 ^^;;)遠藤這是將意義放在活著的身上,還好,不像我,意義已經在……轉生比較好吧?該怎麼說好呢?
在這部充滿徬徨以及無奈的作品中,敘述的詞句卻是相當優美,值得一看。

2000.12.22-23, 2001/1/9補. 閱於2000.12.

拯救神的人 (The Saviors of God)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The Saviors of God觀看原來的格式

拯救神的人


拯救神的人(The Saviors of God: Spiritual Exercises)

卡山札基,(希臘人,附上英文名也沒用─不符合我「原汁」的原則。)之前只知道「基督最後誘惑」,也是學院時讀的。當時沒太去注意,只是覺得那是個批判過於將之神格化,而重新詮釋的東西,也相當符合我的思想。「拯救神的人」應該是我看過第二本,並且是個不包含劇情的作品。
對這樣的作品,似乎沒有過和作者相同(相似)的想法,就不容易知道他在說什麼。作者如同看到隻大象,他說我摸到一根粗圓軟管,然後說碰觸到一片薄薄的軟圓盤。看過並知道象的人就瞭解他說的是什麼地方,什麼東西。但是不知道的人則丈二金剛摸不著頭。偏偏喜歡用這種隱喻的人相當多啊,然後後人又吹捧得像什麼一樣,易經也能出相對論來了。只是,因為那模糊性,說啥是啥都有那麼點味道,如此一來縱使以為自己已經瞭解,完全瞭解作者所指,事實上他在掰什麼卻不一定是那回事。大家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而已。中國古籍許多「微言大義」的也有這毛病。所以,縱使因此暴露出許多思慮不週處,我行文通常不喜歡說得模稜兩可,或讓人讀完整篇文卻摸不著頭緒。
啊、這種評斷法太過嚴苛了。不過,這的確是需要去體會的書,只有自己也曾有過那種感觸的,才能認知那是怎麼一回事。OK,就我讀過的作品來說,文藝復興以來,「叛逆」一直是推動世界思想前進的力量之一。從黑格爾辯證法:自一端「叛逆」到另一端,再「叛逆」回來,反覆「叛逆」之下即得真理;從現代「叛逆」到後現代。雖然有時叛逆過頭,為反對而反對,但有許多的叛逆事蹟的確造成了進步。那是因為,有良好理由及結構的叛逆,有時能帶來觀念的改變以及建設性的成果。神自從「The One」叛逆到「上帝已死」後,在近代來說,因為「有」也說過,「無」也一堆人革命過了,所以就沒那麼多人再那麼偏執。(人家都那麼強烈主張過了,我不叛逆就如同行人後路。)但真理不滅,就算不強調神到底存不存在,那是什麼,人們過去已� �太多的討論,而那些經驗堆砌成文化。是故現在的體認大多如此:我們所以為「有意識」「辨善惡」的神是不存在的,但是人們通常還會找其他東西來替代原先被稱做的「神」。結果就是,現代的濫神化。
以我極度青澀的智慧,此書中卻有七成左右我自以為有相同體認。不過我現階段的「神」是天道,而他的「神」,看起來則是現實,每份精神、每單位物質都在奮鬥的現實景象,所見盡是生命性、動物性、求生(いきろ)。看到同樣的事實,我較為悲觀,寧願用「掙扎」來取代「奮鬥」,而他的態度就比我更具攻擊性(換句話說,樂觀)得多。因此,他以為即使在「空」之下人們仍須循著本分,追尋生物及無生物皆承受的原則,盡可能達到與宇宙合而為一;或許因為佛教的薰陶,前幾章還有點唯心論,把世界當 game 在玩。(But 考慮到最後一句話,他似乎還是承認了空,「已經知道一切盡是無駄卻仍奮鬥的人才偉大」─而那實在不怎麼莊嚴,只是人不能毫無希望的活著,起碼還得給人個成佛的未來;所以身為人不能承認那個� ��實。)他需要奮鬥,而我的觀念則是就算不奮鬥,死了就算不想要,照樣與宇宙合而為一。塵歸塵,土歸土。當然,人死了,話歸我說;誰知道他當時的真實意念?就算他本來真的就是指這些東西,我有機會能請示當事者時,必定還有出入。However, 我並不能太在意這些有的沒的爭端,只是碰到「我以為他這麼想」時,多少想拿自己的想法與之比照。1927此書出版至今應該有相當大的轉變才是,而我的思想也只能到此地步,光以此點來說我就已經失敗了。
說來那也不一定是空,事實上人一直都搞不清楚那不確定的「神聖」是啥東西,卡山札基此書中甚至斷言窮極人的智慧也無法知曉。人總以為自己有無限可能,直到他發覺自己一事無成。當人們能從無機憑空造出自己時,他們才會承認靈魂的不存在;當人們越是發現世界並不如他們想像的那麼般美好,他們才能體會連神都拋棄了他們(沒有他們所想像的神)。
2001/9/22 11:22PM

ルナハイツ (LunaHeights)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LunaHeights觀看原來的格式

ルナハイツ


ルナハイツ

這部…看起來是日劇導向嗎?そんな無茶な。我最看不貫的可能是最後一話吧,硬搞成了個超喜劇大團圓,氣氛都被打壞了。想也知道,有可能兩年都沒其他女職員調動?有的話,總是會有人調出調入。話說回來,比較體面的公司應該會把女職員盡量調到其他地方住吧。這種現象本來就很奇怪了。此外,畫風好像也不盡相同,缺乏那種令人最新的感覺;不知和助手有無關係。
簡單講一下。本作主題在主角南條隼人對結婚前卻因為懷了有森研二的孩子而跑了的女友松浦友美之心結,這直接造成他之後對有森以及部長(應該也包括大久保雅春)的反對態度。或許是對本気のしるし中浮世的反動?本作中友美也是那句「我真的只出軌過那麼一次」,不過卻沒被當一回事,畢竟對方有森也出現負責了。所以友美的部分就在這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狀況下結束了。星里或許一開始就沒打算要深化這主題。事實上,現實中我們常遇到的恐怕不是這種毫無預警的拒絕,而是想救也救不回來,令人疲倦的同床異夢。
結果就變成日劇風的漫畫,がっかり。比較大的啟示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假如不想簡簡單單就和人攀上,自己的心還是得好好把持。我怎麼想都不覺得大月窓明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地方。還有,多點幽默感吧,最起碼要有寬大的心。至於本作與現實不合之處、紊亂的男女同居生活等就別想太多了。
星里能到手的作品都看過了,それで。
2007/7/2 23:9

結婚しようよ (kekkonsiyouyo)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kekkonsiyouyo觀看原來的格式

結婚しようよ


結婚しようよ(中譯:我們結婚吧)

這本書的重點很顯然是要探討結婚這種現象,或是說制度。其中提到結婚的理由:「為何需要結婚?」開門見山就來句「結婚しよう」。甚至可以說,某些部分文以載道的味道相當強烈。為了討論結婚的意義,裡面就生出了個在科技公司中卻搞結婚會場的第九企画室ブライダル課如此的環境,以「要怎麼想出讓人同意結婚的方法(而不婚前臨時變調)」但「自己卻不同意結婚」來引入這主題。
關於為何要結婚這問題,高中時代我就曾提出過疑惑。當時還想探知「愛」到底是什麼,但並沒得出確切的答案。對很多人來說,這東西本來就不會有答案,甚至一開始就不應該問。主角紺野雅寿爲了回答交往大學以來的女友見城早苗這樣率直的問題,不得不仔細思考。部分的讀者(例如覺得星里的作品需要深思,或是本身正有相同經歷的人。)應該也相同。在我印象中,ACG 的主角通常配合オタク形象被設計成內向而不善交際,因此很多時候握有求婚主導權的反而是女性。雖然幻想世界中,通常是女方想結,現實中畢竟還是需要男性來說這句話吧。男追女,隔層山,所以才提得起勁啊。或者,先講先贏,光是呆在那邊裝溫文儒雅只會被當墊腳石?啊、當然,奉子成婚例外,因為光女性自身無法良好的生養孩子,只好結了。雖說是男女平等的現代,通常女性還是較為弱勢的。而男性還是得負較多的責任。另一方面,會問「どうして結婚したいの?」這種問題的也夠怪了,現實中大概不多見?無論如何,雅寿爲了解絕不能結婚的困擾,終於想出像「結婚是人生一大轉折,當然之後還會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解釋。然後又說是「愛の形」、「契約」等等的。其實早苗這問題的核心在現代社會觀念的改變,人們不再以家庭為重,轉而追求自己生活的滿足。所以價值觀上,結婚這種有如束縛般的契約漸漸變得不重要;而本作最後也不是因為雅寿找到什麼好的理由,或是解釋了「愛到底是什麼」才讓早苗點� ��同意,而是當兩人具有一起度過的珍貴回憶,覺得都想要以這種形式結合,並互相扶持走下去時,自然就會結婚了。「一起度過」這種愛情長跑般的東西在沙耶の唄講愛是什麼時也提過,これこそ人間性だ。在表現雅寿內心戲時,將結婚之路比喻成賽跑的終點這種譬喻頗為有趣,但早苗想必會嗤之以鼻吧。而這在沒有與人具有共同回憶,一同度過相同時間的我來說,也不過就是個笑料。尤も私なら、「あんた、感情がなさすぎ!」を言われるだけ。
早苗爲達到務實的婚姻,列出了一堆結婚前需要先解決的問題串,爲尋求共識。これは…私もやったことある。有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這很龜毛,想結就結,還搞那麼一大(看似不想結婚的理由)作什麼?但婚前有些共識於今看來似乎是比較好的,說難聽一點是預防萬一,為了以後離異準備。畢竟家世或婆媳問題也就算了,沒有人希望僅僅為了牙膏與另一半大打出手,以致無法收拾的狀況。而雖然這感覺有點像為了離婚而結婚,但簽署婚前協議書的也越來越多了。Things to Consider Before You Get Married翻譯)還提示了其他一些。 只是更多人會說,將結婚視為畏途,列出三大張的問卷,抱持「沒有共識就免談!」的態度也不可取;兩人共同生活很多時候需要雙方面的讓步。況且,人與人的交往,許多情況下,只要有那個意思就能解決。有些人選擇同居、試婚來作模擬以求初步解決,大概就是這道理。但研究似乎說明這樣比較不容易長久,因為這爲雙方留下後路而容易三心兩意、談條件。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那樣的 list 到底列出了什麼。(即便恐怕用不上)
裡面的一大高潮是對於面對兩個在許多方面截然不同的女性,到底該選哪一個以及用情不專的問題。最後的解決法如上面所提到的結婚條件,因為男女主角心中始終有對方的身影(早苗甚至因此不能接受柿枝一樹的求愛),所以在性格以及共同度過的時間之因素下還是這樣處理。祥子的部分不但隨便找個男人配了,還被冠上「誰都可以上」之名(可哀相),讓讀者心甘情願的離開這位可人兒。(要不我想有些人兩相比較後說不定還是選擇祥子,甚至說「這種犧牲奉獻的決心才是理想」。)至於出軌的部分,我看過的星里もちる作品,幾乎都對男方特別優待。這次也不例外,雖然雅寿後悔輕易的就上了祥子,卻一樣讓他 出軌然後教諭「這樣不好喔!」最後則來個Happy end:早苗保住了貞節,祥子有了歸宿,男主角愛情也圓滿了。雖然讓人覺得想的美,不過自然還是很高興的接受了,完全將早苗對雅寿一夜情時的疑懼拋諸腦後。男人比較怕戴綠帽可能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讓雅寿成為常規,早苗卻沒出牆嗎?是不是怕若連早苗都獻身了,會導致決定性的破局,暴露出男女愛情虛無的一面,而無法回歸到愉快的結局?以我的看法,早苗那晚沒出事情根本就是男人的自慰,這方面君が望む永遠的水月表現還現實多了。講白一點,一百個「正常的現代」女孩子在那種情況下,能不能找到一個不會出「意外」(當事人可不會覺得是「意外」啊。)的都有問題,而這樣的女孩是不是真的值得我們謳歌呢?男女之間的交合並沒有宿命性,大多是數次關鍵巧合的累積,或者死纏爛打下的成果。更多的可能是努力追求卻終究無能貫徹始終,以及連行動都盡付闕如的。
一樹以身為過來人的身分所說的話頗令我有所感觸:「都是心情問題。感覺不對了,在激辯的階段還算是好的,等到就連無關緊要的小事都能成為導火線,雙方打起冷戰,那就難受了。」「你不會因為與他交往很久,所以太過天真嗎?」「交往需要相互容忍,不能自我意識過高。」人與人之間不也一樣嗎?不喜歡的話,總是會莫須有的生出些嫌隙。冠冕堂皇的背後,其實不過就是一顆單純厭惡之心。重點根本不在那些後來附加、找來的理由上。所以就算移除了那些口實,關係還是不會變好。
另外,#6p44 提到「結婚は二人の問題だけど、二人だけの問題じゃないんだ。」的確,對於這種事情,需要對所有被影響到的人有所交代。同要的道理,「要自殺是個人的,卻不只是個人的事。」所以,象安樂死這種東西,最起碼得取得所有被影響到的人之共識。但換一面說,若大家都能欣然接受,那又何嘗不能這麼做呢?
2007/6/18 17:16
這部漫畫在我看來還是滿好看的。深思的話,或許因為久未撰文且江郎才盡,對於這個應該多發表意見的題材卻依舊沒啥感覺。However, 等某天我不幸碰上問題再說吧。前面提到我高中就和早苗一樣,列出一堆要結婚前得解決的問題,也想過果真哪天不幸碰上告白時(由我主動似乎比較難以想像…)應該問的問題:「你到底喜歡的是我的哪一點?」這裡包含著內在、外表以及隨之而來的選擇行為:愛情本來就不是種對象獨特的現象,我們無法說「在這世界上我只愛你一個」、「(就算你不在,)這一生只愛你一個」(連一生的長度在現代通常都嫌太長了…)。或許因為在小說中看過過多的悲歡離合(主要指背棄),那時我就曾脫口「只有音樂不會背叛我」。結婚典禮上「你願…此生(或一生一世等� �…」的盟約在我看來無異於飲鴆止渴、作一項苦惱自己「此生」的交易罷了,我們並沒有3×3EYES一般絕對性的契り。這種態度直接導致我對這種制度的不信任。雖然一直到現在我都沒遇上這方面的問題,但卻不斷被雙親追問「不結婚的理由」;說來這也滿尷尬的,我很難去解釋自己不信任這種制度(或是說怕被背叛,不只是暗夜行路那種,還包括更現實方面的:人很容易因為「你光顧著賺錢,根本就沒想到我,有什麼理由指責我找尋更美好的生活?」這樣的理由而離異。),並覺得結婚不過是種不負責任的契約之心理(大多數現代人都沒有足夠的覺悟。其實古代中國人也差不多,只是那時契約的力量強多了。為何如此的強則是個謎―尚待研究。)。雖然我後來� ��現,沒有必要這麼擇善(?)固執,人本來就是這麼隨波逐流:就算自以為「音樂不會背叛」,那也只是天真的以音樂沒有思想與自主性來說。事實上不論是音樂或是另一半還不都是自己當下的趣味,所以才能定下「我想…」的決心?只是我們聽煩了某種音樂時,泰半不會覺得年輕時聽太多流行音樂,過於蹉跎人生;但一遇到另一半在外面有女人或紅杏出牆,就歸罪對方而無法忍受而已。到頭來都不過是人的選擇。而且如恋風所述,或許再怎麼固執或自覺不適宜(因為時間沒法用在對方上),最後還是會落入窠臼,仳離或告老時才發現「我終於還是結過了…」。只是態度還是很難改變。
2007/6/23 6: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