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3日

孩子來自天堂 (ChildrenAreFromHeaven)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ChildrenAreFromHeaven觀看原來的格式

孩子來自天堂


孩子來自天堂

最近欠下的心得債之一。一樣是譯著,from Children Are From Heaven。其實這本在你那什麼態度啊?!之前就已經讀完,只是因為相同的理由,到現在才補心得。
這本書最主要的主旨是介紹John Gray的「正面教養法」,做父母的得了解:
  • 孩子可以和別人不一樣。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能拿相同標準衡量不同孩子。甚者,想要一位出眾的孩子,「不同凡響」總是必要的。
  • 孩子犯錯沒關係。人總是會犯錯,不犯錯就沒經驗,也不會進步,更不會知道自己不完美。父母接受孩子犯錯,孩子才能不刻意避開犯錯。
  • 孩子可以宣洩負面情緒。情緒想宣洩時就應該宣洩,好好的處理情緒能避免他們人格分化或演化出另一道面具。
  • 允許孩子要求更多。讓他們懂得需求,以及不是所有願望都能實現。
  • 孩子可以表達不滿,可以有說「不」的權利。但爸媽才是主導者。多了解他們的想法,也讓他們有自己的主見。但不能為所欲為。
而實際上的教養過程可能比這些更重要:在衝突發生時(p157,172)
  1. (S3)正面請求。(指示,不命令或解釋與說教。)一開始只要這樣。就算孩子有所堅持,假如沒那麼重視或自知理虧,就會退讓。
  2. (S4)傾聽並溝通理解→引導。理解並疏通孩子的思考,溝通勝於威嚇或命令。
  3. (S6)獎勵(以之鼓勵,激發孩子做出預期的行為)重於懲罰。或許孩子還是有他自己的堅持,那麼就讓他們轉向吧。這裡尚可參考Scarlett第二章使將軍放棄的方法。
  4. (S7)命令(不帶感情,要求,不解釋,重複,短捷)。在這裡重現了一項人性的特質:只要不斷重複,人終究會屈服。這就算對大人也是一樣。
  5. (S8)中場休息(取回控制權)。令我特別注意到的,這一項在你那什麼態度啊?!帶有點懲罰意味,但於本書中卻再三重複這只是要使其冷靜,而不是要罰他們,甚至不是為了讓他們「想想自己哪裡做錯了」。
另外還有許多技巧,例如讓他們邊工作邊唱歌,多閱讀,轉移焦點等。 其中大致將孩子分成了四類(p78),並未他們各提出了應對的方法。不過我想這些分類恐怕是因人而異的。而這些教養方法最重要的心態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而不僅以自己想要的方法,自己想要的目標來要求孩子。
另外,書中還將成長分成了幾個階段(p290),這部分我想每個孩子恐怕都多少有出入,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在兩歲生日那天就剛好習得說話的技巧。

本書一樣強調身教重於言教,所以我們應該以正面的心態教養與回應,不遷怒或大罵,甚至動棍子。本書比你那什麼態度啊?!更有結構,以大幅篇章介紹了以上主要的教養方法。你那什麼態度啊?!那時並沒清楚的把普遍的方法列出來,而得要我們自己做歸納。或者,Borba覺得各種偏差態度不能一概而論也說不定。當然,不能將這些行為一視同仁不用說,但這樣一來沒有個遵行的規範也是頗為麻煩,所以還是有一套好記的方法較易實行。
從近來所看的兩本書,可以發現他們最主要都是在告訴父母如何處理衝突的發生,或者說是要解決「孩子的行為不能如自己所願,而在道德與社會價值觀的角度他們錯了」的時候。畢竟,假如父母看得過去,當然是皆大歡喜,不必多費心力。如同之前所提的,純粹站在旁觀者的立場,我想要將孩子教養成「自己心目中」那樣子是不太道德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把孩子當成所有物不行,卻很少意識到這點。比較站得住腳的說法是讓他們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應該是以當下所社會認同的、「正確的」價值觀來規範他們。這麼一來,就算我們也該歸罪於整體社會價值觀,而不是教育方法及內容。所以,教養人對社會價值觀的認知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假如他們自己都不清楚價值觀何如,自然不能提供適� ��的教養內容。

至於看完本書(應該說還包括這些日子以來所碰的劇本,包括Scarlett。)我學到最重要的,應該是比起說「對不起」,讓對方承受道歉,不如使人覺得快樂;以及讓對方感到內咎,不如在愉快的往來中使其覺得「欠自己一次」。雖然我總是很不屑於做這種表面功夫,不過很遺憾的,這到最後恐怕會變成必備技能。
2006/6/9 11:55

陳怡魁論風水 (Chen_discusses_geomancy)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Chen_discusses_geomancy觀看原來的格式

陳怡魁論風水


陳怡魁論風水

這是2003陳怡魁講述,蘇逸平著的贈書,財團法人易學發展基金會上面也有整本書的內容。不可否認,這本書的商業息氣重了點。或許的確如某些人所云,這本書有其商業價值,出書多少是為了多賣點產品。但,這本書還是給了我們一種可能性:對於「風水」道理的一種解釋法。
以書中所言,風水其實是一門有關一些身體欠缺的「好」微量元素以及礦物的共振的學問,而其目的就是要藉由改變生活環境以達到「改運」的目的,而且說起來好似很有道理。
但無論如何,本書並沒有解釋為何將辦公桌移動五公分就能化解在劫難逃的槍擊等等玄妙的案例,而且將所有的道理都以「礦物共振」一語帶過,相信很多人也會出來抗議。光是對風水這樣的解說,還不足以令我為此書寫心得。之所以會心血來潮想到要吐一些字,主要是因為本書中提到生命的意義,「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以最好的狀況來完成,以求得最好的結果。」對於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雖然我已經做過相關討論,但至今依舊持續探索中。這本書使我在人生的意義一文中增加了被廣泛傳述的,正面說法的一段。
其實,對我來說,雖然在「求得好人緣」一項,說難聽點是能藉以矇混世人,過更舒適、更容易的生活的部分有其一定的吸引力(畢竟我選擇入世)之外,對於金錢或是愛情,現在的我並沒太大的渴望或冀求,甚至於對愛情等,沒這些煩惱還比較好。只是,在人生的意義上面,我就不能別過眼了;例如所有的目的是不是以達成「好」為手段,就令我想了一陣子。
2005/5/18 23:56

萬曆十五年 (1587)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1587觀看原來的格式

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

這是黃仁宇著作中最暢銷的一本。初聞其名已是在大學的時候,而直到前些日子,稍微翻閱過後尚覺有些趣味,才下決心將之讀完。說實在,這應該是本我得要寫出個專論的書;畢竟我的日常生活本身大多就是在大大歷史與枝枝節節間的掙扎。假如能快快擺脫這泥沼就好了。只是整個閱讀過程拖延兩三個月,說要研究,也已沒那氣力。
本書最初於1981年由Yale University Press印行(278 pages, ISBN 0300028849. Yale的資料是Aug 01, 1982再版),並獲得American BookAwards1982和1983年歷史類好書兩次提名。1982/5中文版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50頁),由其老友廖沫沙題箋,印在封面。後來陶希聖先生很欣賞這本書,就在1985/6其主持的臺北食貨出版社印行臺灣版(289頁, ISBN 957-8876-01-7),並為之寫讀後記附於書後。1994年由聯經總經銷(大概太多人買了)。耿立群的「黃仁宇研究資料目錄」有更詳盡的背景介紹。
全書的賣點是歷史小說形式的史論,但卻不是他真正要表達的。這一系列著作中強調的重點是大歷史的觀念;他認為我們研究歷史不應該只將重點放在某個人物或事件的身上,並以之斷定其影響了整個大時代;而應該以「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的角度來探討時代的來龍去脈。當然,要去除感情用事及主觀批判,純粹集結「事實」來探討真像這點就更不用提了。大歷史強調的是「制度性的影響」,而非特定個人的功過是非、兒女私情甚或是「千秋」霸業。所以他說「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本來這也是無可非議的事,因為個人渺小的力量本來就不是歷史巨輪(包括所有群眾)的對手,以一己之力很難左右國家制度,連在上位者亦同。況且,時常連單獨的事件都是因歷史這� ��後的推手而造成:他們通常相互糾結牽連,故事件的發生很可能是因為某些淵遠流長的緣故而造成,因之具有歷史性的因緣。所以這種思慮是無可厚非,且合乎情理的。以這種角度,我們討論事物,總得站在「蓋棺論定」的立場來探討;而且,視線不是放在「剛結束就馬上總結」這麼普通的長遠,而應該從數百,甚至上千年後的角度來看待這些過去。只是,過分的抹煞小人物對大歷史的影響也不太好,畢竟大歷史就是無數個小人物來完成的。所以,最好兩者兼具,這樣才不至顧此失彼。
研究中國的歷史,特別還需要重視道德所起的作用。此書闡揚長遠眼光的道德觀,而不是世辞一般,歷史重擔型的。人本來就都有私心,但自己的自私卻很容易妨礙到他人的利益。只是我們中國不喜歡露骨的表達這種赤裸裸的欲望,所以喜歡以道德倫理來制約人。到最後,甚至以道德代替法制,賦予其一定程度的強制力。這就是書中一直不斷出現的「」、「」了。
以寫作風格來說,他這本書採用的是抓出幾位代表性人物,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邊對其與歷史背景之牽連,以至整個制度面作評論。他之後拿這種手法來寫歷史的都被看作是仿作。不過從他這濫觴起,好似尚無超越他的著作出現。而書中主要提到的,則是中國近代為何會有公認從鴉片戰爭開始,這段羞辱的歷史。這一切的成因,都肇因於中國數千年來雖經過變革,力量卻依舊漸次增大,以至最後過於強勢的官僚(包括文官)制度以及根深柢固的傳統道德(與儒家)觀念。中國到明代以甚至是清朝初期都還被認做是強盛的帝國。與西方相較,一般認為衰敗的原因是明清的禁海令致使閉關自守,加上過度自傲,不知西方正因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而突飛猛進。但那時候的情勢,說不定也不容上面的少數人跳出來說「我們要看看西 方在做什麼」(更甭提社會下層的人)。果真有人這麼說,我們也不太可能打從基礎面去改革自認是「正確」的自己。所以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也是我們無法進步的因素之一,甚至正是最大因素。正如我說過,「先入為主」雖被認為是不良的作法,但其之所以存在至今,就因其的確有實效。我們只在少數時候才會錯估形勢,所以這麼有效率,而且長久以來已被證實可行的制度,自然不會被輕易淘汰。甚至要改革都不容易。中國的文官以及道德也是一樣的。因為行之有年,想改變的人總會碰上千年的重擔:「中國幾千年來就是這麼搞的,你要改,有可能會比這麼權威的制度好嗎?」所以書中提出了許多改革家,或是對現況不滿,想改變環境,與既有制度抗爭的人;而他們無不是身負荊棘,要不就窒礙難行。從這些零零總總的枝節� �就不難發現中國的衰弱,其種子早就深埋在漸次腐敗的制度下。
所以明清時期不是沒有能力成為強國,而是我們把精力浪費在其他地方了。細讀中國歷史,總可發現一朝總在建國剛開始時進步最快,到中期承平,後來就漸漸衰敗,其原因就在於此。因為一國獨大,我們沒有自認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的眼界常常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美國建國兩百年,雖然沒人能確定到底還能持續多久,但至今經濟民生依舊繁榮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黃仁宇提出我們要跨出「數目字管理」這項門檻,才算是邁入近代的國家之林。我覺得,數目字管理其實是種過程而非目的:要邁入「現代化社會」我們真正要作的,是促使廣大民眾懂得監督政府,明白自己有哪些權利義務,該實行什麼樣的制度才有效率。當民心開化之後,數目字管理自然會達成。
再來比較一下他的大歷史觀以及道德與我的見解。大歷史觀可說是將眼界放寬的結果,我非常贊同。只是眼界到底要放多寬,我想就見仁見智了。他在書中放到了三四百年後的現在,(他具明朝就這麼遠,多少也是原因之一。)並且稍微提到是「中國長久以來演化的結果」。假如再從千年後看中國,那應當又是另一番氣象了。他在書中謙說「歷史學家看不到未來,只能從至今的演變作出些許的推測。」我也很是贊同。但…以下就是有關我個人的部份了。因為我的立場並不在乎數百數千年,所以中國人的個性到底怎樣,老實說我也不怎麼在乎(雖然不能說不受影響)。因此我的眼界(我所說出的話)通常會放到甚至是數萬年後。在這種情況下,唯一還影響著人的,只剩下人的生物性:現在的我們不喜歡被占便宜,數千� �萬年後,假如我們依舊以現存狀態活下去(而不會融合成單獨一個個體之類的),那那時的我們也不會喜歡被占便宜。其他的?中國的制度或西方民主啥的,都不會是問題。當然我無法預料到那時候的細節,甚至是社會制度。但因為標的依舊放在人身上,所以還是有可以講的東西。感謝現在的時代讓我有機會可以做這種想像,就這樣吧。所以他的「道德」,處於人心根基的良知,實在說來我並不怎麼在乎;而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在這種眼界下,社會制度性質的東西已經不具意義,甚至連怎麼定義都有問題(要說「那個時代大眾普遍認作『正確』的事情」嗎?我們連絕對的善都無法定義了。),自然也就沒啥好說的。
就這麼簡單提一些吧,更深入的探討,我可能還需要一點歷練。
2005/4/2 8:23

The Essential 55 (TheEssential55)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TheEssential55觀看原來的格式

The Essential 55


The Essential 55: An Award-Winning Educator's Rules for Discovering the Successful Student in Every Child(優秀是教出來的)

這是由「全美最佳教師獎」得主,「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三次的小學老師」Ron Clark所傳授,教育小朋友的心法,或是說對付孩子的兵法(笑:我知道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之後第一個感覺是「這人根本沒有愛心」);Kathleen Ferrick 7th grade Social Studies and Language Arts TeacherWeb Teacher有份原文的list。網路上已經有不少贊言了,我想我說再多也不過是錦上添花。但是其� ��我並不想說好聽話。
很明顯的,此書所提的方法盡是對學生教養以及生活常規的管理。裡面一點也沒提到對學生本性與資質、興趣的開發,而是希望他們能彬彬有禮,如此而已。所以僅僅遵照他在書中的作法,並不能知道要開發學生的潛力以什麼方法最有效,也不會知道到底該以什麼手段最能讓彆扭的學生敞開心胸。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都是「為人的基礎」,也就是連成人之間進退應對都會遵循的道理。所以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本作的書評頁就出現了yuyu這麼則有趣的評論。的確,看過之後我也覺得他這些條例中與普通教師相較之下最特別,並使他最有機會出名的就是第Rule 11以及其他附帶的對外作秀條例(例如Rule 25Rule 42)。當然教師們多多少少都有這種作秀的傾向,但做到這種程度的真的不多。先別說有沒有決心以及敢不敢實行,能不能抓住機會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了。當然我不否認就是有些人能作到,(例子之一,我們老闆。)但一點都不感到羞愧,甚至將之視作理所當然,有時想想也蠻恐怖的。當然不用說我的部份。我是懶人,況且又很討厭表現自己。就算知道有反掌就能得到「全公司最佳職員獎」的機會,我說不定反而不想去作。之所以沒進一步進修,想留在這種他人眼中的荒郊野外的部門,不參加研習,得過且過,基本上都只因為這種鴕鳥心態。而且,對我來說追求榮譽以至得手並不值得驕傲,所以也沒這麼作的驅力。你可以說「你就是因為這樣才不能出人頭地」,但出 人頭地又怎麼了呢?
對於完全照此書實際實施下的後果,我倒是蠻懷疑,這作品中所述幾乎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條;以序文中的說法,是他小時候由奶奶身に課せられた躾。可惜的是他在書中並未描述他是不是已經體認到為何需要這麼作。也就是說,這部書使人以為他不過是將被管教的經驗轉移在自己的學生身上。當然以廣大讀者的立場,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察覺到這點,所以這種手法說不定是正確的─因為這些讀者不需要知道這件事,他們只要有條例,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就夠了。但沒有根據的準則如同風中失根的蘭花,是不能持久耐用的。假如他其實知道這一層道理,而想要寫出一部教育教師及家長們的書,我希望他能順便對這層道理作出暗示,而不是單單解釋「該怎麼作」。我還看到有趣的評論:有人竟然認為我們的未來不能期望從政治等方面改變,而應該從教育著手。甚至認為把這部書照著做下去就能救國家了。そりゃ一寸違うんだと思うが…
從另一方面來看。本作品中大部分的手段還是重壓。獎勵這一方面大部分都還停留在幼稚的獎品(文具以及食物等)以及口頭獎勵。在小學的階段這大部分不成問題,因為對小學生來說,老師多數時候都還是處於權威地位。但對於國中生來說,這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前幾天我還在思索對於國中生,到底又該用什麼方法比較恰當?有些人給出不錯的方案:抓住他們的心,甚至讓他們信服(敬佩)你。不過,這就是困難的地方了:有辦法不做到GTO的程度,又能對付任何牛頭馬面的嗎?需要去研究一下心理學嗎?對人性的研究說不定也是助益之一,畢竟大人與國中生已經差不多了(不用懷疑這句話兩個主詞的次序)。
看過他的網站Ron Clark後,突然懷疑,假如是我們頭頭有這麼個能幹的手下呢?他該不會覺得自己光芒竟失吧?有時覺得他和我蠻像的。雖然口口聲聲要平等,有時卻無法擺脫人悲哀的本性。啊、說到「聲明要公平對待下屬」這事,最近悟到了個道理。雖然你盡力的要表現出某種美德,但也別明白對下屬說明;因為他們非但不會感激你,反而不會領情。事實上,他們不時時監視你有沒有做到,並提出抗議,或是以此來當武器威脅你就很好了。所以不如打一開始就完全不提自己想要達成此德性,反而嚴厲的對待他們,只要別過頭就好。漸漸放鬆,下屬也會比較快活。相似情境在此作最後附錄也有提到。這應該是人間に於ける朝三暮四吧。總覺得這是人性的體現,以人的角度,應該加一句「真是悲哀」。

接下來提提私の本音。雖然說來可恥,但我向來對教養問題,正如同我看待道德一樣,可說是不屑一顧。原因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不再贅言。但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想法只能存在於有一定的覺悟之下;這裡的覺悟包括雖然知道這些法則的基本不過是「同理心」,卻不能直接向孩子(甚至是大人)以理論的方式解釋之:這樣不會有所期望的現象產生,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人是愚蠢的,要說明理論而要求其理解,不如訂出條例使他們不得不以身試之,或乾脆讓他們在遍歷風霜後從慘痛的教訓習得經驗。更進一步,還得了解「同理心」在人與人價值間的真正意義,這層就很少人能體會了。至於「對付」初入人世的小朋友們,若是想要讓他們達到我們所期盼的效果:能好好聽話、遵守紀律、將來出人頭地,甚至作大官、� �大錢,或僅僅是成為「堂堂正正」的好國民,相較之下還是這套會來得好用。(抱歉,我反諷的太明顯了嗎?請原諒我現在的覺悟還不夠深。)

聽說最近還出了給教師與家長的The Excellent 11,有機會再說吧。
2005/3/19 23:17-20 1:1

你那什麼態度啊 ?! (DontGiveMeThatAttitude)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DontGiveMeThatAttitude觀看原來的格式

你那什麼態度啊?!


你那什麼態度啊?! 小孩態度差,怎麼辦?

近來看了幾本書。其中有些和孩子有關,這部分大多不是有人文內涵的,而是些指導書:說明怎麼做會比較好。對於這樣子的方法論,本來我沒什麼興趣寫心得。不過後來想想,之前遇到過這一種的,常常不久後就忘記了。所以,雖然只是一些方法,還是小記一下吧。
本書原名「Don't Give Me That Attitude!」,一樣是教育孩子用的書,為未來將做爸爸媽媽的人準備的。或者,現在有小孩的也可以。這本書雖然列出了許多不同的症狀以及因應方法,但是在看過許多的篇章後,會發現其實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流程。
  1. 發現(警覺)異常發生
  2. 解析原因與模式
    • Why
    • What(事)
    • To who(對象)
    • When
    • Where
    • How(怎麼偏差的)
  3. 教養者(父母)的應對處置法是否失當,以及自己是否做了壞榜樣。
  4. 全家每個人都參與的持續性(21天)態度改造。這可說是本書的精華,對於24種態度裡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管教方法。下面統整出general的改造方法:
    1. 約法三章:清楚規定對孩子的期望,並表明決心。必要時模擬情境並解釋原因。
    2. 絕不屈服妥協於錯誤的態度。要孩子即時負責:有時他們並不懂得道理,知道怎麼做就夠了。
    3. 在暫時無法解決(如舌戰)時,簡短的重述指令,可以的話請孩子亦複誦。若孩子正興高采烈或亢奮而無法控制時,可先告知數分後再談,或提供選擇(現在做,或是待會?),或轉移注意力(讓他們有事做);無效時可leave away, 簡單解釋原因並給予「思考椅」(p138)或者稱為「情緒冷靜角落」或「暫停學習房」,使孩子能回到控制。
    4. 即時強化正面的態度。
    5. 若依舊無法解決,則取消某些可以確實掌控的權利。
本書的教養基礎似乎是以身教為重,認為孩子會有這些偏差態度,不是因為教養者本身就是這樣,要不就是教養者不當的反應強化或保留了這些行為。因此,隨即改變,不再寬貸就是教養者應該採取的對應措施。至於本書的價值,則在教人怎麼檢查(check)這些偏差態度,並且提出具體的改進辦法上。其實這些辦法就是些過來人的經驗。假如深諳人類心理,說不定也能提出相當的見地。
不過,在我來說,最大的問題可能不在不知道怎麼做,而是我根本不知道錯了,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錯吧。我非常遺憾的發覺自己就具有其中好幾項的惡德。雖然有些美德是我一直還在努力的目標,卻也有少部份是我因為價值觀而無法改變的。
2006/6/2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