ディープ.リバー
深い河(ディープ.リバー)
之前就看過他其他的一些小說,敘述基督教在傳入日本後「本土化」,和佛教結合,而成為具有其怪形式的信仰;因此對這部他最後的作品產生了興趣,不知不覺借回來看,然後就不知不覺看完了(笑)。
遠藤周作最後的、具代表性的作品,宗教觀集大成。這並不是述說一個受苦受難,並對自己的信仰感到質疑的故事,但的確是融合了之前一些作品的群像。書中的腳色有的捨身付出,有的滿心疑惑。當然,遠藤自己已找到他所以為的「正道」。
在一趟印度旅遊中,成員各自有自己的過去及心思。相對於過去每本小說都只有一個主角,這次他試著一次掌握數個「心」;以其先給每個腳色一個「物語」作背景,之後各個腳色相互交織來說,他成功了。不過就其長度,美中不足的是,總覺得尚有不夠深入處。倒不如說,他越來越委婉的筆法更為吸引我。「委婉」的形容詞並不很恰當,但我確實覺得他的文筆漸漸融入日本之前主流作家的風格。大概前人總是會影響後來的旅人吧。「無奈」就是其中很大的一個主題。看多了,自己也容易變得不能強求,認同「世上總有太多人力所不及,而人人又有其苦衷」起來。在此作中,甚至之前,遠藤就已慢慢融入。因此,越讀越有種與川端康成相似的味道。主要的劇情仍分布在女主角身上,縱使有穿過死亡街道的老兵(木口)、追尋「我一定會轉生」的妻子而迷惘的失落者(磯邊),(三條夫婦?那就算了吧,他們沒啥戲份。那幾個連名子都沒的女乘客?您別說笑了。)即便最開始不是,不過中心仍然在那對大津的行為(大津的洋蔥)不解的女主角(美津子?才剛讀完書一還就忘了,我也真天才 (=_=);←後記:確認名字無誤)。再怎麼說,人與人的思想不能相通是很遺憾的。所以有偏見、懷疑、詛咒(所以需要人類補完計畫(爆)),以及信任。(思想都相通了還需信任嗎?因為互相體諒(其實是理解),連道義皆不需要了。故信任事實上並不是什麼「純潔的結晶」啊。)我們不能理解連續殺人犯,正如傳教士不能被異教徒感化。
廢話太多了。遠藤的中心思想,他最後終於得到的是,神存於各處。沒有異教徒,只有遵行不遵行那「存在」的準則。這和我的想法也相當類似:對我,宗教最可取的並不是其律法,而是其共通處,有的是教義的部分,「勸人為善」當然也是一種。不過天之行有其道。為了傳教而殺人的十字軍、純為享樂而享樂的某些人等(不是指我們常引用的享樂主義學派。But,各時代皆有,現代特別多。(嘿嘿))便是違反了這「道」。「道」無思想,所以和我們人所定義出的神當然不同。遠藤提到,「洋蔥,或者是那更深遠的什麼。」(這句話是我掰的,不過相似的句子起碼能找出兩次。)便提示,他也發現真正的「什麼」並不只是現在人們所定義出,會排斥異教徒、只對「選上的人」付出的神。話說回來他一直在迷� ��於「什麼是真正的天主教」打轉,也正是因為他過去和西方人的天主教扯上關係,並且恰巧身為「不是被選上的」日本人。(這種說法有點意識形態灌輸,但卻是他之前無法抹滅的葛藤。)這造就了他的作品,很可惜的,也制限了他的題材。也罷,條條大路通羅馬,反正他還是得到「正道」了。並且,對之前那不得不在眾人面前踐踏聖母像的傳教士,也給了答案。
轉生是他另一個中心思想。表面上是看不出來他純粹為了「善惡報應平衡」而支持轉生,只是像虔誠的教徒,上面說一就是一,並沒啥理由。不過,他的描述方法總有種懷念的感覺,就像是那反而是為了贖罪(為了人世的羈絆及依戀),而不是貪圖生命。However, 對於這種比較不能明白說明的,我還是持保留態度。話說多了,告老說不定又轉了思想。不過,他其實也沒提到什麼不能掌握的啊。「縱使人已去,其行誼仍長存人間」就是他所欲言的。或許真的沒有我們所以為的轉生,或許即使有轉生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子(,總是空留餘恨);但是,其所作所為都已經留在世上了。而這不是加諸於其的榮耀,逝者已矣,剩下的只是生者的奮鬥罷了。他們的一切,就成了我們的道標。這就是轉生了,他們的意念在� ��們身上重現。(你背著十字架登上死亡之丘)「(我現在模仿你)」大津是相當努力的。(曲解原意過頭?我覺得遠藤會從棺材裡跳出來打我 ^^;;)遠藤這是將意義放在活著的身上,還好,不像我,意義已經在……轉生比較好吧?該怎麼說好呢?
在這部充滿徬徨以及無奈的作品中,敘述的詞句卻是相當優美,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