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3日

未来にキスを (KF)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KF觀看原來的格式

未来にキスを


KISS the FUTURE
這部…攻略中及結束後的評價差異恐怕是至今所玩game中最大的了。假如在半年前,大概又有數千字的心得會跑出來吧,不過現在就算了,時間不大夠的樣子。
一開始到2/3,我都一直懷疑著,這真的是那個人作的嗎??記得那時還沒這麼糟的。此作真可謂之「雛ちゃんの唄声2」,不但系統是同一個東西,連故事題材與進行模式,最重要的是連H的比重及設計都差不多。結果我在校園的部分幾乎全skip:這麼白濫的對話,實在看不怎麼下去。這令我有點迷惑,沒記錯的話我相當的期待這塊啊;這大概只可能有兩種可能:一是有人推薦,否則就是上一作作的不錯,我勝手に把期待度調高了。再翻一翻其他人的評價,「搞不懂是什麼東西」;看來是後者的樣子。
一直到接近結局時我才看出此作為何有人看不懂了。其實前面大半都是幌子,此作真正用意大概是探討愛情的本質。其幾個劇本的涵義…以我的角度:
飛鳥井霞
愛是奉獻一切,具有歸屬感與獨占性。
柚木式子
要的是真正的戀愛,而不是為了戀愛而戀愛,以及被拘束的生活。
守里椎奈
從按照固定模式動作(世間や家族に支配され)的行尸走肉,到具有決斷力及行動力、自由的人。
神澤悠歌
去掉距離感的戀愛,就不再令人心動了。
"GENESIS"
未來,人將把他力本願的愛情轉為自力本願。只有出於己身的東西才能不依靠他人,才得「圓滿」。
愛情到底是什麼?我到現在也沒思考過。不過總覺得死命的從愛情本身去討論,不如從人的感情旁推側敲,一次解決來的快。此作嚴格說來並不全是討論愛情,而其有關愛情的部分也和仿間多數書籍一般,不過是探討愛情的表徵。也就是說,要問大象是什麼,卻得到「鼻長、耳朵大而薄、身體壯碩、腿粗、公的有長長象牙」這樣的答案。這種歸納式的解答總令人覺得有些遺憾。
However,裡面的確是點出了些許有趣的結論。說主角在自走するシステム外,是指玩家存在在遊戲之外的世界,所以存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嗎?不過,玩家終究還是被玩家所在的世界所制限著啊。而FUTURE到底是暗示著未來的我們,或是…也許元長柾木真的從現代年輕人的交往中看出了什麼,並嘗試表達出來。可惜我並不確定未來的愛情是否真的會形同幻象,我們為了不再受傷害,只愛內心中現實的倒影(所以出現"Hello,world."中的Visual idol也沒啥大驚小怪的)。畢竟,現階段的我還是個了解恋の儚い而不願意伸出手的人。不過,假如未來大家都能理解佛在己心的意義,這何嘗不是令人高興的事。
skip很久,把程式蓋住會快些的樣子?程式還是Visual Art's 1997那套,就不多說了。這套如今已經有點陳舊囉。CG普普,音樂中等稍上。聲優表現和螢子有得拼,不過終歸是中下。BGM表現的比上一作差。(同一人作的嗎?)
相信我,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就算你們喜歡這部作品,你們喜歡的也不會是原作者元長希望被讚賞的部分。

A Message to Garcia (AMessagetoGarcia)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AMessagetoGarcia觀看原來的格式

A Message to Garcia


致加西亞的信

這本書譯自A Message to Garcia有史以來全球最暢銷圖書第六名。(雖然名單上的有不少和思想控制沾上邊。話說回來,這份list尚需要更新,看來本書已經被擠下去了。)關於書中人物的精神對現實生活所能產生的影響爭議頗大,一方面有太多的人翻閱過,在強迫或是真心有感之下寫過正面的讀後感;而另一方面正如書中所述,有許多人認為這本書有種古怪的目的,並不是純粹為著人們的精神層面的成長而作。我想,他們都沒有錯。要解讀這這本書,需要少一點偏見, 以及不同方向的解讀。
這本書表面上的內容其實很簡單,美國總統William McKinley需要個人隻身送信給戰區的GarcíaWagner上校推薦Rowan中尉。他接下任務二話不說克服萬難達成任務凱旋歸來。就這麼簡單,本文部份可以不用讀了;其實真的要看的話,書中所附的評論還較為有趣些。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值得推崇的?一部光是教人家要聽話、當愚民的書(應該說是文章的評論)被說成灌輸之作不是應該的嗎?下面讓我們站在雙方立場來看看:
這本書是為管理者而作的嗎?YES!
對他們來說,利益以及前途至上;他們的確要不擇手段求得最有利、忠誠度最高的人。說他們勢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這根本不算什麼。可惜的是,說到最後這本書也沒告訴我們要「怎麼」去找,或是要改變自己使這種人自動聚集到身邊,甚至使原先不是的人各個都變成Rowan第二?只知道要求別人,卻不知道反省己身(不知道要作專案管理以及其他),不但因此造成許多人誤會(或者不只是誤會?)本書只是管理者用來強暴底下人的工具,也讓這本書的整個歷史聽起來就像個騙局。
這本書是為個人而作的嗎?YES!
搞清楚,這裡不是贊揚忠誠。這本書之所以有價值,也不是因為Rowan呆版的敬業或深深感受到的榮耀為人所稱頌。我們看重的並不是他送信的過程,而僅僅是上面所提到的那幾句話以及其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這本書之所以有用,主要是因為白金律:不只是同理心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是人所欲者施於人。這麼做的時候他們就會高興,有可能回饋於你(但請別當作「一定」),甚至信任你(雖然得花上一大把時間,經歷許許多多的事件。),將你視作in-group(視同己出),以至將重要事項託付予你,和你同享歡樂(…與苦難)。第二個則是因不移的恆心毅力以及盡全力皆可幫助人升遷。注意,這裡一點也沒提到忠誠或是道德操守、責任心等。會有那樣的表徵大多只是結果,而非原因。因為上司不喜歡被問東問� ��,所以就別問。他喜歡自主性的完成任務,所以依白金律你就這麼做,同時還可以吸取做事的經驗。上司要成果而不是作白工,那…同時,請別忘了大家都喜歡有責任感的人。而你給人的印象,主動積極、遇事先試了再說(相對於推諉或因不能滿足而埋怨、由懶散的天性而推託或找藉口,因而不能成事。)等都在為未來鋪路。記住:人在作,人在看。因此,所謂「你能不能送信給García?」其實就是指有沒有這些特質(以現在這個時代,倒不如說成覺悟。)了。
當然你可以說這邊連責任心也拖下水很不好,人本來就該自發性的對自己所作過的事,對自己的工作有負責之心。但是本書被討論的焦點根本都集中到「服從」上了,這才是大家所爭議的。那麼以我的看法需不需要有自發性的責任感呢?當然要!不過這東西是怎麼來的?沒有足夠的覺悟(教訓或是同理心等等)怎麼會生出這樣的東西呢?你難不成會期待每個六歲娃兒都知道要對自己所作的每件事負責嗎?
所以,這是洗腦?YES!
有沒有用?有!
但是,這本書的價值並不端賴本書作者的意思。如同Elbert Hubbard所言,他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寫這篇文章有什麼引人注目的,或許他的本意只是要稱讚Rowan這個人。不說其他,僅僅提出內涵的話,這篇故事本身對我一文不值。其這百年來之所以會如此的流通,幾乎都拜那些看了以後極為興奮的主子所賜。(這也就是會造成誤會最大的原因。或者說,十九世紀前半是思想鉗制的時代?)而今藉著廣泛的討論,更重要的是大家看他的態度:很遺憾的大家並不是如此看他的。而,若真的有人抱持上面的觀念而依舊說本書寫的好,我只能請他注意本書用詞不當使人誤會,(例如這句:「文明,就是為了焦心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遠過程。」言過矣。我倒覺得真正開創時代的,是那些有著不同凡響頭腦� ��人。他們有著不一樣的真知灼見,繼而創造出下一代凡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技術。書中這種說法於此可謂一種…褻瀆。這種人頂多只能維持住和平的型態罷了,無法創新,甚至很多時候會因為只知固守不知變通或只會服從不能擇善而誤事。又像是說長官很辛苦這段,我很想問:你們真的以為這樣的述說方式可以打動滿腔怨懟的員工?要下屬心甘情願執行這些空洞標語無異要牛彈琴。)又不解釋原因;光是要人照著作,這只是另類的愚弄人罷了。請別說不需要知道太多,或是因為說太多也沒用,反正作了就是好。現在的我們已不能光以愚忠取勝。假如甚至還說出「環境和條件都是均等的」這種話,那我只能說欺負人也要有個限度;你以為人真的是生而平等,甚至生後也是平等的嗎?那我們就不會時時尋找命理與風水師了(當然這不是重點) 。另外,其中沒提到若盡了力卻沒成果的下場以及國家方面應有的後備方案,(例如Rowan壯烈成仁的情況下該如何解決。另外,若真的發生這種事,類似的勵志書籍主角恐怕就不會是他了。這倒可參考地政季刊,顯然這對許多新的勢利Rowan將是一大冷水。)也沒說明Rowan一行實際產生的影響,(我知道,這些人想說的不是成果,而是「你就給我做就對了!」是吧?!但我的重點是「假如明知有更好的方法,難道也不允許提出?」)再加上對McKinley帝國主義思想的背景造成Rowan需要幹這項工作隻字未提;(好吧,我承認有點離題了。這句刪掉。)所以這種洗腦的傾向又更明顯了。
不過,也正如上面所言,這樣的作法的確有其成效。沒有人不歡迎會自我犧牲(付出)的人。這就像看到郵箱中被塞入百萬元卻能不為所動一般。因此,只要搔對癢處,不管是戴高帽或是口蜜腹劍,都一樣有效果。
所以,以我的角度看來,這本書就算有用,也不是表面上大家所說的那樣吧。而那些說本書是另類思想控制的人恐怕是說對了,因為有太多利用本書的上級,使得這真的變成本嫌疑很大的書。
這次有許多話是要說給我自己聽的(雖然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反辯),不但措辭強硬,而且有些地方強詞奪理。(苦笑)
2006/6/29 16:45

viewerCount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viewerCount觀看原來的格式

viewerCount


瀏覽次數排名:請稍等…排序及構成中

人類手冊 (Handbook_for_Mankind)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Handbook_for_Mankind觀看原來的格式

人類手冊


คู่มือมนุษย์(人類手冊,Handbook for Mankind)

網路上有這部的電子書。雖然佛使比丘1993才逝世,不過因為這算是宣揚佛教的文章,況且就其本身及譯者的態度來說,毋寧說很期望將本作公開才是。因此並不曉得這樣做是否恰當。我自己則是無意間發現本作,拿起來翻翻還蠻中意的,就入手了。是的,我並不是因為要完整了解佛教的企圖,而僅僅因為看到其中某些段落與我的理念相合,這才看下去的。因此要說我也是那種「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之人亦無可非議。只是我相信本書的立場可以代表佛教,如此而已。
話說這本書已經碰了大半年了,這次因為停電沒事做才得以結束,其實是蠻諷刺的。不然,可以說是機緣吧。本書為泰僧佛使尊者的演講紀錄,由曦比丘等翻譯。簡單說一下本書給我的啟示,可能是再度驗證信佛並不是代表給予人某種特權(就如同其他宗教或世間一般的佛教所宣示的),而不過是告訴大家既然能放棄,就別執著;訴說應該改變自己審視萬物的態度。除了這點,也請別期待其他任何外力的救贖。就算開悟,身體上的能力和一般人還是一樣的。所以打一開始就別期待有什麼神功啥的。ま、有很多已經是我自己的話了。下面我的心得可能說成我流注釋比較像恰當。

第一章提到「萬物皆是無常、苦、無我」,本來想找碴「要看心態」的。一直到很後面才了解到,這是一個定義,就像我定義「利」常常指的是「所有我們認為的事物」,這裡的「苦」也不單是苦痛等等。不過要看心態也沒錯。我執致苦。不執則不苦。執,則縱有常亦苦。或者說,僅是使心安理得無罣礙即可(這是「」吧)。
「三法印」一章提到戒條的五個共同原則,這令我想到「和」到底是天道或只是人的抉擇的問題,以及為何應行世間人所謂之「善」。通常這類問題我總是會降低層次,審視是否其他動物也有類似的制約。不過,當論到弱肉強食的自然界時,我只能悻悻然說根本沒有打心底的關懷存在。因為其他生物並不存在「同理心」這東西,而這才是人類慈悲的起源。他們所有的,只是動態平衡罷了,假若那是演化的話。因為在物競天擇下,並不一定就會招致滅絕的後果。不過這假如不是天理,當很難為人所接受吧。
接著他提到,輪迴不應理解為超自然的來世,而應解釋為「欲→行→果報」而果報再致生欲,如同一種永動機的loop,這實在太卓越(應說是合我意)了!也就是說,輪迴根本不是什麼神秘莫測的東西。而我之前也說過,人們之間的感情,如婚姻、親情友情等等,大致上都是這樣的(例如School Days就提到「永動機」)。這麼說來,「地獄」也應該識時務的理解為「身陷苦痛的焦灼心態」囉?やるね。
於「不值得拿取、不值得成為」一節總結,我想到道德僅限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僅僅控制行為,的確不是治本之道。但要宣揚佛教也別那麼明目張膽嘛。恥ずかしいぜ。我想大家的目的都不過是要使人感到幸福,雖然有許多真的「感到」幸福了,不過有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得到所謂真知灼見就是。(如同其所言,「宗教有三種」。)只是,我們畢竟無法否認白癡,也算是種幸福。

「三增上學」一章說明「定」的含義,這部分讓我有種當頭棒喝之感,可真是一語驚醒還在討伐佛教甜夢中的我了。是的,因為一直想「反」,所以就沒考慮到有其他的可能了。還真是糟糕啊。假如成佛悟道並不是代表離世索居,而是大道之隱隱於市,除了沉靜的心,還得了解一切應該怎麼應對;非出世,而是融於世俗的,那的確也是種很好的解釋法。這也讓我體會到,悟道是深切體驗而生看透之心,這需要過去以及制御心。只是,我還是相當懷疑,假如沒有歷練過,就算習得「慧學」了,像是商業上的know-how恐怕還不是我們能簡單看破的。� ��就是說,就算悟道,假如不是超自然的經驗,恐怕不會懂得宇宙學或是量子力學等等的知識吧。當然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用的這些東西,而商業上的know-how某些時候也可以用人際關係來cover;但光是能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並且看破離合人間,我想對於工作上是不會有太大幫助的。較佳的可能性是能說服上司「這麼汲汲營營於爭權奪利到頭來還是場空」,不過總不可能總是那麼順利。換句話說,今天就算悟道了,依舊有可能被同時代大部分的人所憎恨,並且在歷史上被抹黑成罪人。唯一的慰藉(當然悟道就不會有這種心態了,我是指對同路人來說,例如親友。)不過是自己其實坦蕩蕩。而這在世人眼中和普通的惡人又有何不同?更糟的是,同樣是悟道的人,固然在最根基的,例如對世間為空的看法上互相認同,但在涉� ��世間的部分,假如還是要跟從世間的制度,那麼隨個人歷練不同,卻有可能產生不同的見解。畢竟悟道歸悟道,在日常中我們還是得以環境的規則來玩這遊戲;行有餘力再拖人下水。而對這人世來說,「正確」可不只一種啊(如同有人說人文科學沒有標準答案)。僅僅是悟道的我們,不知道所有的真實,不一定會曉得何者才能帶來最大「利益」。光是什麼才叫「利」(世界大同,或是生活方便進步?),是不是真的要依照世間的遊戲規則追求「利」(這恐怕要視情況而定),以及何者最有利都要爭論半天;更何況沒有超能力的我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不是真的能達到目的(悟道後還是有可能缺乏know-how,也不能保證得到天時地利人和,沒有意外發生之類。);假� �衡量自己的能力,應該選擇別淌這貪混水,是否又不會被輿論攻擊(縱使心安理得)。悟道並不表示無所不能,僅是具有另一種態度,最多也就引出自己本身的潛能罷了。這對習佛的表面效度來說是種頗大的瑕疵。當然我不是說佛教就不好,只是如同我之前所言,人情本來就是個無解的題目,硬要去附和他,也不會得出在根基上有建設性的結果罷了。或者,當然大家都能在空地上建起自己的房子,但要議論「何者才是房子」,不過是種無謂之爭。(參考人生的意義
有關「慧」,這裡說到「厭倦離欲」,我想不如說是無所謂的心,即使被囚禁其中,亦不生波瀾。

行蘊一節提到「我思故我在」,乍看之下似乎否定了靈魂之存在,甚至在見清淨一節還更清楚的說明了一次。但這種說法不怕被攻擊「桌子也是誠意整體而存在的,分解到最後當然什麼都不剩啊!」或是有些人惱羞成怒「靈魂本來就是超自然的東西,切也切不開!其實根本切不到!」嗎?人總是需要希望的,就算是矇騙也好。まあ、反正我也頗為同意就是。

洞察真理一節要我們注意善亦不值得執取,假若時時刻刻被「要行善」所牽絆,那亦是種苦。這點也是長久以來我所喜歡拿來當藉口攻擊我們所認知的普通佛教的,不過很顯然悟道之後這都不是問題。這也和我之前的主張一樣,我甚至以為善惡只是人們自己畫地自限的遊戲規則。善或許可說成是自在,這和戒清淨一節提到戒的定義―平常很有關聯。什麼樣的行為叫做「平常」,這和身所處的世界有很大的關係。印度的「平常」就和我們這邊的「平常」有些許出入。
佛陀.阿羅漢一節中對悟道者的描述與我的想法頗類似。假如我沒認知錯誤的話,這有一點人間樂土的感覺,也釋種對「為何他們仍有作動」的解釋。悟道之後雖然仍就有作為(會賺錢維生等),但那(金錢)並非目的,因此也就不會汲汲追求。因為,對他們來說,人生的目的早就找到了。第六章「自然止觀法門」讓我覺得有部分態度我似乎也已經� ��有。不過,假如真的那麼簡單,又何必出家呢?我想是覺悟問題。因為入世真的太過繁忙了,假如不是對這套很有相關體驗,能非常容易感悟(俗稱慧根)的話,很容易為雜務所影響。出世的環境較清幽,也比較容易專注。

第九章「佛教與人類」中佛教起因一節提到佛教有各種角度,這令我不禁想起自己也喜歡拿瞎子摸象來比喻真理(在彼女の願うこと。僕の思うこと。有提過一次)。我想不管是一座山或是大象,我們要說的都是同一件事。不過他提到「深淺不同」,這的確是角度之外另一個問題。
接著他在「佛教?非佛教?」一節又批判了一些我也察覺到的,現在佛教的怪現象。假如其所言為真,那我的理解(這些行為不正確)應該也是對的。
宏觀佛教一節說到由心理學的立場看佛教,阿毘達磨俱舍論「比起現今的心理學說更為深奧、更加精細。」很有比較、甚至自誇的味道嘛。關於佛教有關心理的部分,我只聽說過唯識(參考BAUS Newsletter - 佛教唯識學的對象理論),聽說分析到內心一絲一毫的思緒動轉。詳細並不知情,因此也不便置喙;例如說「這是唯心論」,或者「其源起應為合理化緣起論所謂萬般皆空」等。
哲學與科學觀的部分我倒是不甚認同,只要是在他的用詞方面。假如他能將「哲學」、「科學」換成像是「傳說」、「常識」等等的,我相信會更好。雖然知道他要表現的是一方依靠人們主觀判斷而無基準,另一方則可客觀反覆驗證而基礎穩固;不同於一般人,阿羅漢形同學過科學的人,見到日蝕也不致驚慌失措;但哲學與科學的地位這麼比喻並不怎麼恰當。另外,如同在說佛中也說明過的,假使宗教僅止於形而上或是人生態度等等的範疇也就算了,但若連自然科學的領域也要涉足,我覺得這會有自由心證的嫌疑,也就是黑卒仔吃過河了。科學演變至今除了實體上的應用外,甚至有打翻某些宗教領域假設的可能性(例如有朝一日我們或許能證實靈魂的存在與若存在其性� �)。

最後「佛教理想中的司法者」是我對本講稿評價最差的一章。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理想過於高遠又縹渺,這一章突然現實的起來,固執擁護佛教的言詞也しばしば。看到「…你們,應時常理性地觀察佛教的原則,才能…」這樣的句子,我還真想說,把「應」改成「可以」不是比較好嗎。世上解答不會只有一種的。
到用婆羅門來比喻法官,以及「婆羅門族不肯與其他種姓結婚,除了是同等的婆羅門族,有相同的美德而不會成為履行責任的障礙。」就真的怪怪的了。有些句子感覺上還真像是為了這些不太可能成佛或出家之人所定之便宜(希望他們未來依舊支持佛教)辦法。…或許是我想太多了。

無論如何,除了最後一章以及那脫線的附錄之外(這附錄在我看來跟本不及佛使比丘的境界),本書與我的見解非常契合。一部分的原因也在佛使比丘與我相同不喜神怪之習行。本來會對本書有興趣就是因為對書中說法感到共鳴(通常其他會出手的狀態是雖然不同意,但是講起來似乎很有條理。),因此所看到的恐怕大多還是以「我想看到的� �為主。希望別因此導致太多誤讀才好。(話是這麼說,其實可想而知應該很多。)至於我過去對佛教的見解(應該說是誤解?)可見說佛。這次還是拖太久了,雖然有邊看邊作筆記,但因為都只有三言兩語,有很多根本就忘記要說什麼。索性就跳過了。
2006/11/19-20,22 22:51

4m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4m觀看原來的格式

4m


因為閒來無聊(…唉),裝了三個game來玩玩。這片兩三禮拜前被當成同人來賣時我還有點驚訝,早在一年多前就從網友RURI那聽說了這東西。灌起來後,才體會到為何會被當作同人來賣。
原畫已有月姫的程度,好像有點頭重腳輕?而音樂部份實在應該大大誇獎──假如說這是同人的話。其中有幾首不錯,風格也合我意,已經有商業公司的程度了。劇本的氣氛不錯,可惜好的就只有那個「楔子」,初始構思而已。選項過多,故事太短沒能好好發揮。罪大惡極的是那個系統。這次犯的錯可比義母大多了。義母是大象的話,這東西就是超鯨魚了。系統要看到load那麼重,又不具親和力的(連CG mode都沒有!)Windows下只能說是不知從哪挖出來的化石。偏偏連公司都不見了,找不到哪有patch。(恨~)
啊,雖然說用這樣的系統再好的劇本我都玩不下去,不過沒能盡力發揮,還是有點可惜啊,這題材。所以,就當作同人程度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