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6日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TheAstonishingHypothesis)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TheAstonishingHypothesis觀看原來的格式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驚異的假說

這又是本囤積很久的債。
本書的主張可說是和難以置信南轅北轍。其中所要表現的主題非常單純;過去由於我們對世界的了解不夠,對於我們所無法解釋的事物,有許多只能冠以「超自然」之名。但在藉著科學,對這些現象漸漸了解的現在,另一種可能性由本書第一章引發了出來:若我們可以確實說明從前需要以「靈魂」這種概念才能解釋的機制,而不需要引用到「靈魂」時。確實我們無法判定靈魂或是鬼神這類未知的東西是否存在。依當下的情況,我們在方法論上面就被阻隔了。我們能做到的,頂多是「我們所認為的」靈魂或是鬼神存不存在。但假如有一套機制(現在最佳的候選者是科學)能夠提供我們所有我們所知疑問的解釋,例如本書或許開啟了一套以神經元的衝動對「靈魂」所有現象的解釋學,那麼這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替代� �案:當我們對「靈魂」所有的表徵都能以這套系統解釋時,我們就有理由可以不必依賴舊有「靈魂」這樣超自然(應說是超科學?)的解釋了。Synthetic DNA on the Brink of Yielding New Life Forms提到未來我們可能有能力用人造 DNA 創造新的生命,屆時或許就可以拿來驗證。若我們還能證明「靈魂就算存在,也不會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子」的話,屆時我們會有更強大的理由來捨棄古老的信仰系統。
生理學基礎(例如對各種神經元實驗作講述)的部分在此就先跳過。對我來說那些實驗大概也才看懂一半吧(功力果然退步了…年だな),但是必要了解的結論大致上都還能吸收。看過本書,我不禁感覺自由意志就有點像渾沌加上生物機器腦,我們很可以說是某種類型的生化機器。另外,或許所謂「人性」只是看的不夠遠,眼界不夠寬廣。因此我們總是存在有如此多的矛盾。
本書最後提到,或許我們的意識就存在於anterior cingulate sulcus(找了一下,似乎只有Brodmann area 24有提到。這部分我沒學過不清楚。)內,我們應當開始著手從最基礎的部分建構意識的理論。這就像說了半天 printf() 或 SSH protocol 會做什麼事,倒不如直接翻出 printf 的原始碼或 rfc 文件。我們有一天或許會具備從生理的角度來建構心理學之能力,由生理來探討人類為何有同理心與利他行為。我們或許能很好的解釋神靈體驗,使得宗教如同書中所言,可以不必存在。甚至,我們會知道利己不是絕對的,只是因為腦袋內神經元這麼架構,才讓許多生物有利己行為產生。

大學時期,有段時間我看了點天下及遠見出版的科普書籍。這本也是書目之一,但一直到去年才懶洋洋的想到要翻一下。對於科普書我通常會汲取其中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其中所欲突顯的價值觀(通常會寫這些書的多是因為有話要說,並且是因科學研究而和社會人文有關的。),融合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這些都漸漸成為我價值觀的一部分,現在也不太好說有什麼強烈的心得了。這本書的主題也差不多,否定靈魂與神的存在是我曾努力過的過去,雖然一直到現在並沒能得出個定論;但本書的結論也是之前在Ever17之前我就曾得出的要項之一。我只能說自己也對用科學來解釋宗教或超自然現象心懷期待。雖然我並不覺得宗教完全沒有存在必要,而其教義 也是堆充滿矛盾的垃圾;但我真的認為真實的鬼神或是靈魂以及死後的世界就算存在,也與我們所自以為是的並不相同。此外,就算我還是傾向靈魂不存在,但如同於難以置信中所述,這畢竟是我所不能下定論的。因此,就算實際上他們存在,我也不會訝異到無法接受。

這本書閱讀期間實在太長,長到我已經沒剩下什麼感觸了。
閱讀期間,2008/1/20 15:44-20:29

还吾老子 (Give_me_the_real_Laozi)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Give_me_the_real_Laozi觀看原來的格式

还吾老子


还吾老子

因為筆記繁雜,整理起來有不少冗詞贅句以至重複的段落,請多包涵。
还吾庄子時覺得還沒必要多作解釋,但在翻閱過本書後,看來還是得提一下,關於我寫這兩篇心得的位置及意義。
基本上在這之前我並沒完整理解過老子以及莊子。雖然有略讀過簡單介紹,但那並不算是完整的認識。也就是說,我所知道的都是道聽塗說。而這兩本書,尤其是还吾庄子,正如之前所提,對我來說過於偏重訓詁。但另一方面,這兩本書本來的目的就是要新解古書。依照本書說法,我個人的體悟是大家都靠著自己過去的人生體驗來解文(實則本書以及本心得亦復如是),所以古代的字於今意義已大不同,卻還是有人不察,是故需要重新解釋。以這角度說來,本書對字詞的細部釋義才是重點,延伸解讀非但不算少,相反的,其中過多以佛解老,或是作者的自我發揮還被予以相當的批評。作者的 blog 上转贴包兆会批评《还吾庄子》文章這篇就提到了方法不夠專業,以及以佛注莊這樣的問題。其他的話,包括對本書方法論以及內容的質疑,已經有過太多論戰;甚至網路上都可找到一些,這邊就不多提。
無論如何,我看這兩本的起始點並不在想要批判他對不對,而僅僅是為他所提,過去注莊解老者有許多謬誤,而他這本書可能比較接近原意之類的話所吸引。我向來對文字的訓詁沒有興趣;在這種狀況下,我的重點即是自其所注出的老子得到啟發,找出圓融的道理來。這邊假定沈基本上是對的,並且以此對老子的思想作歸納討論。當然他有可能注錯,即便如此,我希望對本心得並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我不是要批判或贊同老子,更不是要懷念、追尋或還原,而是要在這種注解下找出一套可自圓其說的解釋(俗話作「發揮」)。假如架構足夠完整,那麼就算他誤會了老子,我這篇心得中的論點應當還是能站得住腳。
關於本書之寫作方法,比起还吾庄子,本書對我來說較方便之處在於每篇先列解釋,再作考證;甚至,於起頭處還對整本書的思想重點作了總結,這使我更為容易入手。對本書的釋義,我並不是完全沒有憂慮。閱讀過程中發現之前郭店楚簡出土,我還擔心本書該不會沒有加入這方面的資料。但後來發現確實有參照,只是楚簡相較之下比例極小。會以馬王堆帛書甲、乙本為主的主要原因,或許和沈所言「郭店楚簡所本要晚於帛書所本」有關,(書中考據「是以聖人欲不欲」一句為證據。但僅依時代而言,我� ��不能理解。再怎麼說楚簡也在焚書坑儒前,而帛書已在漢代了吧。)也有可能是郭店老子分量過少或相關研究尚不足?在楚簡的研究中,出現許多革命性的推論,像是「《太一生水》是《老子》的一個部分」之類,雖然不一定是真相就是。我個人認為,就算太一生水也是源初篇章之一,「大一生水。反輔大一」也應該是種比喻,像是「水善利萬物而有靜」中的水,而不是指真正的 H2O 那種物理性的。
雖說本作中大多數地方我都認同,並且假設基本上沒錯,但也不乏我不好置可否的。充斥對原著無謂的褒揚不說,多次強調「老子一定在孔孟之前」在我看來實在過於用力了。重點不在老子與孔孟孰先孰後吧。次數多到這種程度,表示他很在意。但我們重視的是其核心價值能否圓融,而不是這種無意義的桂冠。另外,有些時候在作某些解釋,感覺說別人的同時,其自身也有點瑕疵。例如解第八篇德章中這句:
无论是哪一种"价值",又怎么可能"无穷无尽"呢?
我想,這句評論有點「我不了解你,所以我不同意你」的味道。但這很容易為「我(就算是自以為)了解你,所以我同意你」的人所攻訐。最起碼語氣過於尖銳了。大剌剌否定別人,總容易招人怨。又像是解第八篇道章中:
动物的生殖器官"产门"与植物� �根,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能视为同一。
這段我就不甚了解了。的確以古人「用生命力」的角度來說母體與生出之物都具備,但我實在看不出來怎麼達到「生出之物用生命力,等于母体在用生命力」以及「母体仍源源不断地向生出之物提供生命力」;所言過於隱晦的時候還是舉個例,引個出處比較好。上面提的這些也不過是隨便舉出了兩例,其他還有不少。當然,我的程度過低想必也是原因之一就是。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本書有些部分自視過高了。只是,看過當代《老子》註釋:百花 齊放還是雜草叢生?之後,我想在沒把握(亦可以說是新證據出土)之前,我大概不會自己注老子。就算新的資料到位,有沒有時間精力,那還是另一個問題。

那麼,在本書中我所體會到老子所要闡明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大道呢?
依照本書,老子可謂為教誨統治者所寫的帝王學,而且德道經以道注德老子本身是周朝守藏吏,本身大概也讀很多書冊了。或許因此察覺到重要的是「每一個生命」的存活,而不是統治者的擅權,因此提出民本的思想,一切以生命價值為標準。行為準則在為民,也就是不考� ��自己的利益(去己),站在民眾的立場,親近民眾,事事為民設身處地著想。以生命為重的原因大概是「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絕大部分的人其價值觀最底層、最為重要的就是人身安全;而只有愛護自己的人才能在作君主時將此精神推己及人,愛護生命而珍重別人。這也令我想到道家的「性命雙修」,該不會是指生命以及性情都需要修養。正因為如此,

老庄"重身"而不"重生",认为一切用生命去换功利的行为皆不可取,应"不敢"为。
只是我對其所述,重生命,而非生活的「重身」原則,以至政治的成敗以執政者自身之安全為基本等標準還 是有點難以接受。在我看來,如同在DARKER THAN BLACK提過的,的確生命本身是值得人去保護的,但珍視到為了個人的生命而讓眾生受苦,似乎卻不能說是好事。當然我了解某些情況下可以拿「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段來作解釋:裁決者不能有任何偏袒,推廣來說不能捨棄任何一人,即便是對於殺人如麻者,也不能以死刑置之。提到這我回想起過去我在高中時期也曾經在日記中提過,就算痛恨人到覺得千刀萬剮不足惜,也不能就直接把人砍了,頂多只能關起來。當時正值談過歷史上被冤枉的人(如政治犯)之後,因為這些人於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可能會被予以不同的評價,所以才有這樣的想法。舉個例,西施再美,在幾個月沒收到房租的女房東眼裡,他可能卻是隻燙手山芋以上的毒蠍。「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這句提到如同自然界一樣讓每個人發揮其作用,不因成見而揚棄或聽信人(作加權)。不存私心或行事過分。「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恆自然。」也有要治理者如同自然的意味。之後,我在穢れ無き世界則是想傳達更進一步的思想:世上無惡人。雖然這些都能說是「再如何也不可痛下殺手」的註腳,但對於因基因的緣故而先天無法控制自己的,是不是能適用這裡的討論,我想還是值得研議的。
本書中,什麼樣的治理才是對民來說最好的呢?某些人說以老莊治國「無為」是不管事,「無所作為」甚至「什麼都不作,反正下面的人自然會搞出一套道理」。有的認為反璞歸真是愚民政策。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扭曲原意,雖然因解「無不為」而反倒誤解原意的也不是沒有。(如說「不可"為"時,才什麼都不"為"」等。)提到反璞歸真,因「老子重素樸,素樸即為質」。說是「愚民」,但想擺脫外在形式,順「恆道」,可還要有相當的覺悟哪。現在的人大多無法達成這一標準。我的感想是本書理想的為君者應為下面所有(包括弱勢)的人設想(而不為己,不擺架子、以威勢服人。),做對他們來說有的事。何謂有益?活得長久又快活自在、無拘無束又能發揮天� �(自化/自我發展),和樂安定而滿足(因此也不多妄求)。這裡不提責任,不論為何。有的論述會歸咎於君權民與,「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此描述令我想到血酬定律,裡面也是提到這反轉的機制。)但這邊只說該怎麼做。在修身的部分,本書的解釋說明了需要言語的辯解,就是做得不夠透徹,並且再多費言也只會越描越黑;這點是基於人性。
是以無為並非不管事,而是嚴以律己,盡到忠(於己之本分):做該達到的、負責任,更好的說法是順(恆)道。但就算引導卻讓人察覺不出,不認為是外加命令而甚至以為是自己想這麼做的。「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過於張揚就會引人側目,所以要處下。乍看本句解釋,一方面可說成「要使人做事,得讓人是因為作了(對其自身)有利才去做」;這樣會有點耍手段的感覺,甚至可說是種(可以無關善意的)欺騙。另一方面,我卻不得不對人的矛盾天性有所嗟嘆。人還是為利所動又不能容忍被耍的生物,普遍說來若有人明顯長期佔據利源,一定會有沒佔到的人看不慣而試圖� �他下來。不過,再深入一點探討,其真意則是「自然既然讓我們活得像我們現在這個樣子,讓我們不會時時想到『我正活在自然中』,卻非常自由自在,那麼上位者最高境界也不過如此了。」依照本書的解釋,老子說了這麼多,就是要指導者效法自然。因此,就算要改變人民,也應該由其自行相互牽制才是,而不是刻意的上行下效或律法制定。舉例來說,今日環保成為重要議題。若指導者要讓大家更為珍視資源的利用,不是要訂下法律雷厲風行,而是要讓人自己覺得環保對自己才有利,自動自發的做起環保。人民應由人民自行產生規範。只可惜,人類光有點小聰明,卻缺乏大智慧,又常常得見到棺材才掉淚;老子那個時� �還沒有污染、溫室效應或核子冬天的問題,以那時的情境怎麼想人都不可能毀滅世界,並且腦海中還殘留三皇五帝時代的德治;今日我們卻有能力可以破壞地球的生態系。縱使我們也思慮到其危險性而有自制的行動,依舊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老子當初可以欣然接受的「自然」假如是指人們最後還是能過得很好,我想現在這情況已經超出他當初的設想了。所以,要讓「恆」依舊行得通,就不能只是說自由自在就是最高境界,而得把咎由自取(如同我說「一切都是人的選擇」)也包含進去;也就是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在老子最理想的「恆道」治理下,人類還是有自滅的機會,而人為的制度依舊可能崩壞。固然上位者是可以採取些手段預防狀況的變質� ��但時間一長,一兩千年過去,再好的制度與初始狀況都無法確保最終結果是「好」的。所以,就算「法自然」也無法終古長存,如人所願;因為提高一個層次,將破滅的可能性也包含進來後,雖然能使(不一定能確保)理論較為圓融,卻非常人所樂意接受的。只是,既然都提到「法自然」之程度,或許這也就是我們所能達到的,最為自由的meta-system了。
本書說老子要統治者居下,為民,使人活得自由自在,卻沒有提到實踐的方法。我猜想此地所述應該是一種精神,類似本朝中心德目一般的指導方針;可惜這指導原則過於抽象,不是法律條文一樣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要落實在現代社會中,果然還是得要有像民主或是共產等的底層制度來支撐。而且,真的要實行的話,我覺得不但依舊無法避免每一個個人的小型悲劇,甚至,我也不覺得他所言在一個如同現在中國一樣的大區域可以毫無窒礙的貫徹到底。此外,既然 meta-system 有崩解的可能,那我們就得在確保在那之後還有回復的機制。這麼說起來,過去我也提過,好的制度要在崩壞後還能回復正常運作。但假如要在終極世界大戰後僅存數百人,甚至沒有人類存在的大地上要復興底層制度,那確實是絕望性的景觀。� ��然,即使在那個時候,弱肉強食等的「恆道」還是存在於那時候的生物之日常生活中。只是,若我們因天災人禍(對了,天災也得考慮,例如小行星撞地球。人禍不只是人,包含其他生物造成的變異。)搞到沒有生物存在,屆時就只有更基底的物理化學定律運行不輟了。

「無為」是不為察覺,而「有為」則是依照自己以為的而要求環境(包括人事物等)改變。也就是說,「無不為」是手段,但藉由避免擾民等原則,「無為」則是理想情況下演變成的表面結果。有些人喜說「天高皇帝遠」,皇帝管不著老子;依本書,老子的理念正想予人有上位者聽任自然這樣子的印象。
姑且不論他到底「還」出「真相」了沒,比起什麼都不做,或是修身到某個程度就能自動「什麼都能察覺」的說法(很多道家學說表面上看來都有這種傾向),我本身雖不見得比較嚮往這一種,卻也非無法接受。但假如要說孰較為「圓融」的話,我想多是他還的這種。大部分情況下統治者畢竟不是一種迫於無奈的職位,而是自發性爭取到的;今天既然要當統治者,那就不能過於超脫世俗,而是得著眼於那些自己服務的人(就算是今日的「公僕」也是要幫忙人民用的,讓人能順自然,更為生活方便;更甭提上德之君。參考圣人的虚静。)所最幸福的狀態。說下面的人總會自己適應環境,不需要自己來,多少有些不負責任的感覺。當然,今天身分若不是上位者,要提的是普遍的法則,那麼有為(即便不為人知)可能就不是恰當的行使法了。以這種角度說來,統治者總是比較麻煩的。這令我想到婚姻這種契約(可參考俺は彼女を信じ てる!等眾多心得),甚至友情或約定也是;友達と言うのも一種の契約。償わなければ、一生懸命やらねば、なれません。一旦身負這層責任,就不可能無事一身輕。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或說治理方法亦可,假如對「制度」一詞敏感的話。)是最為完善,並可延續千萬年的呢?可惜我沒有能力說出是哪一種。本書說的不錯,使人自由自在、不加干涉,自然是很好的理想。但若要說這是「最好」的,那麼可就見仁見智了。以普通人的價值觀來說,光是如此尚不足論。最佳的制度最起碼應當再加上「能為所有的生命帶來最大的幸福」。所以統治者最起碼需要有確立「何者為最大幸福」的睿智,又有能力,想得出手段來潛移默化人民(2001/1/1: 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終有解決之道,問題只在想不想得出來,實行能力足不足夠。)。當然這裡的幸福並不是指表面上的歡樂。過去我曾感嘆,人開化則無以為治;依本書則或許沒有必要治。我想到的是當每個人能具備為眾人大於 為己的價值觀(若可以人民之自覺當然是最好的。否則,能夠不漏的話,不論是透過教育也好,法律酷刑也罷,仁政人情都隨意;雖然那都是下策了。)以及理解與溝通協調、讓步的能力(這很困難),掌權者能具有任何時刻(老實說這更困難)都能壓制住感情的理性;如此雖然不長久,但說不定可以達到普遍情況下最有利的選擇。德政或能說是不必侵犯人而可自足。就算只是要達到這樣的程度,都約可說是大同世界了;不得不說相當不容易。

以我看過本書後對佛、道兩家的我流理解(這裡得強調,一己的認知並不代表真相。),道家還是比較入世而在得道上個人化的。佛家要人了解世上沒有什麼值得去執著,而後便能對世上的不完滿現象釋懷而不動氣。因此他們盡力使更多人脫離這不理解的「苦海」。同樣是自己熟知世上沒有可執著物,道家不提推廣,而主要是談使其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依舊幸福。若這是正確的認知,我們固然可以說欲改變他人的佛家行的是一種「治本」的方法,道家本質上還沒考慮到這層;但另一方面不硬性強迫他人遵從的道家要在現有的框架上使人依舊快樂,在某方面來說卻較改變他人來得達觀。不論是哪一種,都不過是種選擇,所以沒有對錯好壞就是。(對錯不論,好壞的話,只要能滿足,那麼不論是哪一條路都是好的。在我看來以人生就這麼一遭的情 況下,兩種方法很難說哪一條滿足度會比較高。)當然,以上只是過度簡化過的抽象推論,很多人恐怕無法接受。
因此,假如要問我「哪個比較好」這種問題,我想這並不是以「寧可信有,所以不如選佛家」就可一語帶過的事。依照看過本書的認識,兩家雖然於根本部分有些交集,但在細節部分談論的卻有很大不同。道家的方法表面上雖然不求脫離塵世,但那是因為他們把重點放在廣大無力的眾生在無法解脫下該如何過活。我相信在「可參透者助其解脫,不可者助其過得更快樂」這點上來說,兩家都是一樣的,也因此老子之後才會有莊子來幫助那些有「慧根」的平常個人。事實上改變人也不都是好事。對於作「惡」之人,可以說他「也存有善心,有朝一日改頭換面說不定就是大善人。」而寬恕原諒他。當然,附加一項感化之的切結。但若是可以對自己的思想行為作出解釋,說得通的,成「一家之言」,我傾向於其本� ��就是「善」了,沒有必要改變之。或許有人會說「那他作了惡事,你還要不斷放縱他嗎?」但如前面所述,世上本來就只存在我們所認為的正義。舉例來說,若那是政治犯,而在數十年後社會政治風氣一改,變成這人是對的,還被拿來作為榜樣呢?這樣的話,當時要「感化」他的行為又具有何種意義了?所以,道家只引導與自己過往相同的,少讓這些人走冤枉路;對於走不同路的就不特意改變之也是一種選擇。選擇沒有好壞,只有要或不要。

核心至此。接下來闡述一下其他幾個旁雜 highlights。
  •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句話常用。對這句話我個人的解釋是:未知其妙→偶探奧秘→參透後已無「秘」。人世間的是是非非,不在於物,而在於心;物雖為一,心則係二。對老子道家思想大概也有這樣的情形。
  • 本書第一篇德章開宗明義強調了德、仁、義等等的關係。我個人的理解是,上德:順天道、正道,法自然。下德:以功感召人。仁:拉關係。義:利誘,讓人們為一己之私利而動。這麼說來,前面我所描述的和這也有點相似。但明君應該讓人順「(恆)道」,而這邊的「義」則是指讓人順從「自己以為對的」,甚至於「對自己有利的」。境界上就有差別了。話雖如此,有時想想大家都有做「覺得好的」事的欲求,這畢竟是共通的;不論「好」是指「道」或金錢利益。最後,禮:用形式、制度拘束,以有強制力的法為後盾。但要說制度就不好,我只能說在當下還是不可能除去法律與契約就能管好社會。我們還常常聽到中國人做生意講口頭信用,西方人會訂契約;重點是他們的比較有效這種話。以上面我的討論,在� ��世要實施這樣的統治,底層還是要有一套制度來支撐才行。
  •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用兵應避免不必要的損耗。這邊提到普通的「」很容易自以為是,殊不知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常常只是逞一時之快。中國的老二主義,日本俗話棒打強出頭的釘子都有這樣的涵義。而看著人家怎麼做就照作的行為準則,入鄉隨俗就是這麼來的。過於剛強就容易引起覬覦或被視為威脅,就算不如此,物極必反;不如柔弱處下。
    再進一步,「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兮」這邊我聯想到的是自然正是沒有欲求,又無所不在的。人的慾望總是短暫的,正如今天建起一座高樓,就算不特意拆除,過了千萬年也會風化消逝。如同時間會潛移默化的改變一切,強欲者縱使短時間取得優勢,總不能無窮無盡的持續。之所以要低調,不只是因為出頭會被槌,更因為要持久就不能在將資源消耗在某些短暫的時候。「恆」是不會有特出作為的,一切隨自然。所以知止不殆,諦めが肝心。
  •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這裡提到要不假外求,讓我想起佛教也說我們的本心不需要向外面看。人人心中自有佛性。的確,我們正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獨立存在。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塞翁失馬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在ゆきうた中曾討論過幸福度守恆的議題。雖不能準確的計量,但幸福度高,還不夠悽慘時,自然會有可以變糟的本錢;反之否極泰來亦同,這倒是不爭的事實。引申出來就是世上無謂絕對之善邪。所以不可排除極端,更不可以一己之好惡而行。
  • 2006/1/14 提過現代為學相較於強記,更重要的應該是歸納整合資訊的能力。网络时代的科研也說道「以個人為中心的科研行為方式大概已經被淘汰」。這使我不禁想到,本書沈善增之所以能查前人所不備,部分原因該不會亦是因為資訊處理工具的方便,能力的加強,方能得到之前人所未見?例如搜尋工具的發達,使得某個字在古代怎麼被使用,不再需要翻天覆地才找到使用實例,耗盡精力說不定還有漏列的;以及資訊流通使得要找某本書或古籍不必再上窮碧落下黃泉(啊…誇飾法。用上山下海就夠了。),說不定這樣還找不� ��。甚至,我們還可藉由(利用網路)通盤搜尋發現自己不知道的資料。
    未來我們的時代還會更進步,或許有朝一日我們都會被逼得不得不改變現在的為學方法。
  • 第三十六篇道章:「殺人之眾,以悲依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等篇章讓我省悟對衝突的處理法:就算要開戰,也應出奇制勝。而在爭執中得到優勢,亦須抱持悲憫的態度。這裡有點人性的要素參雜在內,因為人在失敗時不會喜歡一旁取笑自己的;要不保持中性的態度就好了,不需哀戚。
這本書讓我對政治體系的探索有了點小小進步,想到「讓人自由是種很好的標準」。但整體說來,我這篇心得對本書的認識還是過於淺薄了,更遑論要總結老子以及古今中外所有解老的思想言論。
2007 while read (いつものことだが、今度は長いから。), 2008/1/7,13,15-16 23:9:9

2008年1月25日

ちさ×ポン (chisapon)=?UTF-8?B?IOODrOODk+ODpeODvA==?=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chisapon觀看原來的格式

ちさ×ポン


ちさ×ポン

我對少女漫畫興趣不很大,但近來有一些異色的作品,所以偶爾也會翻翻看看。本作剛好是近來嵌った的寝取られ(これで嵌るの?なんて哀れな…),所以就隨意掃了一下。這是一個失守處女的醋罈子卻終能不被超愛他的男友離棄的故事。其間我多次覺得這男的未免太世離れ了吧,有這麼懂得マナー的男人(好吧,不是「懂得」,而是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其作出的行為總是能為對方著想。),世上一定會少很多哭泣的女性。不過相較之下少年漫畫更多天馬行空(或說的更清楚點,天方夜譚)的(戀愛)表現,所以女性漫画這種程度算是很好了。何況,平均說來給女性看的都會比較實際,例如本作最大主題之一就是浜野千砂在失身之後兩人的悩み,在給男性看的漫畫很多都 是以二股、三股等等腦殘的處理帶過。
以本作中的情形,我在姉恋模様即之後所歸納的「交往是一種責任」觀還是可以行得通。也就是說交往算是變相的「使對方幸福」契約,(做到什麼程度見仁見智,但最起碼不應該因為對方沉迷於另一個人就放棄。當然更甭提妒忌吃醋啥的。)基本上可以從中獲得的東西是心靈的慰藉(某些人還包括戀愛的激情)。最近恰好也想整理一下至今一些「不結婚的理由」。雖然很多人說兩人的相互扶持對人來說很重要,但對於感受不到人情的我(不幸的故事看太多了?),這種小鹿亂撞到頭來只是 nothing,甚至可以說那有如惡魔的試練或毒蘋果。是的,就如同受魔鬼引誘試探的人(不是特別指佛陀或耶穌),假如接受了,那就只好吃不完兜著走。啊、這麼說來,我果然不是「還沒有付出的覺悟」,ただ、そんな渦に巻き込まれたくないだけか も。未來或許會因為沒將這契約與貞操視得如此嚴重,或是下決心自己「也有能力讓人幸福」而放鬆;但難保又有哪天會覺得就算不必如此重視契約,也沒必要多惹羶腥。畢竟拖人下水總是不好的。
我並不是為了不婚而不婚,但有可能真是因為看太多奇怪的文學作品,高中時期就意識到自己大概不能結婚。那時候覺悟不夠,自認個性也不適合。但後來漸漸討論到更多問題,於是才加深了這個決定。在我比較喜歡的文學作品作品中愛情常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是有點像幼稚園點心時間一般的甜食;畢竟都是過來人。

因為有了覺悟,所以才會以「契約」作為依歸。並且如之前所言,我相信友情以及男女朋友,甚至親人也是這樣的契約。所以為朋友著想是不能要求回報的:既然要與人作朋友,就要有相當的覺悟。但我腦海中突然冒出,就算不是自己主動的交往,「被人愛上而無法使之放棄」或有把柄落在人手上被要挾(這就是自己的過失了。但有時候還真是沒辦法。)的情況似乎也是種類似的契約。舉例來說,為了心愛的人而跟蹤、作出非理性甚至不能挽救的事等,這些雖然不是自己願意的,但卻都是因自己而起。所以我連交往這種事都不考慮。並不是不結婚或不上床就好,實在是連存有好意都碰不得。
當然如之前文章所述(沒記錯的話應該提過),「朋友、親人都是種契約」,連友情親情都被我講成這樣子,這樣的話我存在世上還有什麼好講的嗎?それもそうかも。私は元々最適な生き方でこの浮世をこなすだけ。せめて、そう生き延びるつもり。物好きではなく、ただ課せられた責任。

本來對這作品不準備寫東西的,但聯想到一些過去不足處,所以才順便提一下。當然作畫或是作者本身要表達的就不是我的重點了。因為整篇都是我的感觸,自然也不是對作品本身的感想。事實上我根本也沒看到完,真的只是隨便翻翻。不過對於會作出這種題材的女作畫家,我的想法是看過一次很好,但自己大概不會看第二次了。觀賞本作的男性不知道會不會有點難受,畢竟千砂好像不怎麼知道要以正確的方法來愛本田良仁。是不是因為中野本身是女性,或者這是故意的(像是要警告大眾「別以為女孩都是清純的!」之類)這點我不曉得,但假如愛情是自由的而非一種契約,我並不是很能理解千砂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價值。除了情人眼裡出西施、日久生情這些可能性之外,我想本田很可以找到性格更好的女孩,除非他� �慮到「讓對方欠自己」之類的因素;那就過分工於心計了。當然,我還是要模擬一下自己是本田的理想情況:失身後我應該不能拋棄千砂。但不是因為愛他,而是為了陪他走出陰霾。可以的話,等待另一個更適合千砂的人。…好吧,這看來是我的底線了。要讓對方「永遠幸福」看來是有些難以接受。假如兩人間的信賴很重要的話,那麼難保千砂不會有另一次。當然,就算要離,也應該是千砂自願(而不是自暴自棄)離開。
對於本作影響,中野純子『ちさ×ポン』這篇可以參考一下,雖然這篇看來也是站在男性的角度。至於作者的本意(或是有沒有),沒詳細考究的我並不能說大話。只是,假如要以「一部完善作品」這樣的角度來評論本作的話,個人覺得本作相當失敗。不提價值觀可否自圓前說,現實中可是很難遇到如此男性的啊(難怪他叫よしひと。人良過ぎ!),基於兩人之前的諾言,通常不原諒才是普通人的選項。就算是我的理想,也沒辦法持續到結婚啊。要說寝取られ的話,那過於痴呆的男性像也引不起我悶え的刺激感。事實上本作的網上評價,不論男女似乎都不甚良好的樣子。但本作確實也激發了我一點感觸就是。
2008/1/3 23:42:26

ロミオ×ジュリエット (RomeJuli)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RomeJuli觀看原來的格式

ロミオ×ジュリエット


ロミオ×ジュリエット

きたきた!裏名作劇場!William Shakespeare原作劇本滿短的,不用半小時就能解決。我想這作品之所以為大家所稱頌,應該是出於相愛的兩人因為諸多巧合而非但不能結合,還命喪黃泉;明明只差那麼一點,這種惋惜之心。雖然兩人的相逢同樣也是巧合。劇中還提到人對「世仇」,命運性質的仇恨以及我族為他人殺害時以眼還眼之處理法。Romeo 兩人間最大的阻礙正是世仇加上巧合的親族被殺。武俠小說中好像也常常出現「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樣的題材,雖然這有時也是男女主角相互吸引的契機。這問題早就有人提出解答了。冤冤相報何時了,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裏衣也由他拿去。(我想這句並不是說要忍氣吞聲,而是要我們在自己有能力報復時也不去殘害他人。)畢竟人總是冀求平等與規律,因此很難去原諒。可是比起平等,「你既然為這種傷害感到痛楚,又如何能將同樣的傷害加諸其人?」的同理心在人的道德價值觀中通常略勝一籌罷了。
動畫版中一樣作了改編,例如這次有婚約者的是ロミオ。細部不再探討,那對我沒啥意義;這裡只提我較有感觸的部分。

#5神父說「屈服強權不才是人性表現?」當然身為這種職業卻率先幹出這種事不令人欣賞,但其所言也是事實。普通情況下人總是欺善怕惡,惟這在某方面來說卻不是錯誤或不道德。這種想法的基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輕鬆則輕鬆。所以就算在自然界中,也有獅子先吃老弱牛羊的事。既然有落單者,何必硬碰硬專找強壯的打?另外,會吵的有糖吃、大家風行遊行抗議,其根基都是因為有事發生才處理,沒事最好的人性。
作中很大的重點是暴政。一幕幕場景表現了,就算是議會政治,也有可能為專制所操控。而人民處在這種水深火熱的狀態中,總有一天會因小事導火,發生革命。這都老生常談了,請參考血酬定律。ジュリエット最後能得到勝利,說明白一點不過是順水推舟;因為モンタギュー把人民逼上梁山狗及跳牆,而不是因為人們真的信任其能夠帶來新世界。而故事中令我擔心的一點是,雖然ジュリエット在在強調他已經不恨大公,也不是為了復仇,但觀眾個個知道本作與近年來其他動畫一樣,最終總是歸結到武力強奪,或最起碼需要有武力基礎。也就是說,不是因為愛拯救了世界,而是站在強權上的愛才使人屈服。更精確的說,其實有沒有愛根本不是重點,那影響的是強奪之後持續的程度。這種情況下 教育出來的下一代,真的能自行將重點轉向「愛」與寬恕嗎?
#14出現了與キスダム一樣令我難以與主角同調的場面。ロミオ身為管理者卻不好好管理,卻與眾工人一同揮十字鎬。我很想對他說,你身為管理者的工作是建立制度改善環境,而不是費在這種地方。就算揮鎬千百次,對眾工人來說,還不如增加福利與每餐分量。而且他只為單獨個人表現出關心,這也不是好的表現。真要作,醫生應該常駐。不然他難不成對每個患病的都要緊急叫一次醫生?所以這兩話實在作了錯誤的示範。該改的是根本,而非枝葉。
最後一話同樣也很令我不敢恭維。依照ロミオ所抱持的決心,不過為了他們兩個人,就算要讓整片大陸(包括更多人命)消失也在所不惜(而依當時的狀況,事件後兩人終究活不了。),這可不令人欣賞。我想正常的結局,就算不能與ジュリエット一同承擔(在#24中段我還懷疑雙生的エスカラス該不會本來就是戀人,所以猜測兩人替代了原先的エスカラス,變成新的支撐大地之樹。),也應該好好整治心愛之人留下的遺願。殊不知小不忍則亂大謀,很多時候人是無法為所欲為的。這種結局安排,太過注重兒女私情了。

沙翁原作重點之一在愛する二人には試練を,本作也差不多。假如愛情沒有困難來滋長,就不夠甜美與堅定了。雖然,人的情感終究是風中殘燭。
アイリス正是銀色~完全版~中也出現過的菖蒲,同樣長在多水之處。
以內涵來說,本作有些部分並不合適。就算是消遣,好像也不是很好看。順帶一提,我並無法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愛。基本上一見鍾情的愛到底有多大的價值,我還滿懷疑的。雖然後來補了許多加深情誼的橋段,但兩人一見傾心,我只能說運氣太好了。
2007/10/21 21:20

ヒロイック・エイジ (HeroicAge)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HeroicAge觀看原來的格式

ヒロイック・エイジ


ヒロイック・エイジ

本作也是一直跟過來。要說感想,其實好像也沒多少。前半部只是以投射到男主角自淫,畢竟本作終於…まさに宇宙最強伝説。但另一方面又感到エイジは戦う気満々だ。よくない。
其中有很多令人想托臭的部分。像是木星應該不會因為一顆小衛星(還不是整顆的)之撞擊就點燃核融合反應吧。以戰鬥能力來說,這方面的分配也不是很平均。舉#18為例,僅僅要毀滅惑星タウロン的話,直接派ベルクロス去不就好了。還需要派這麼大的艦隊嗎?戰鬥顯像部分,ベルクロス有時可以不變速的幹掉整個アリ塚,在特寫他到中心時卻又會逗留一陣子。另外,ベルクロス以那種速度飛行,我不相信特寫時看得到旁邊的物體飛過。或許作中的影像並不是1:1 real-time 的?イオラオス本人似乎會瞬間移動,用#18那種方法幹掉アリ塚不是很快嗎?就算是用艦隊來攻擊,#18ニルバール作掉アリ塚那一景似乎也很快啊,這就令我搞不清楚他們為何會苦戰。最後兩集他們以為船艦是玩具啊?� �那種狀態撞擊地面,應該會解體爆炸的啊。しかし細かい所に突っ込んだら負けな気がするから、気にしないのが一番だな。

作中一大癥結在(純)理性(將情感表現或情緒託付給一族中特定的人)的銀の種族與順著情感(人性)的鉄の種族兩者之間的你來我往。作形而上思考的都是銀の種族(尤其是プロメ・オー與周遭的ノドス)。本作以此來描述人類只知道依靠情感,爭取無意義的故鄉,並死命的,以此探討這些特性到底有何種價值。不過這些都只是掛羊頭賣夠肉,最後避重就輕,沒有能夠深入的討論這些矛盾。まあ、就算要說,大概也不會出什麼新東西就是。有些部分似乎想說人的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堅信能成功的精神,造就了人的可能性。不過我不太相信這和純理性有何關係就是了。我想像中的理性,並不是機率很小就非得放棄。 看完本作我想其中最想予人的啟發是未來得靠自己去開創(跟某軍歌好像…汗),人定勝天。人類因為相信,努力而得到好的成果。ロム・ロー等人則因為放棄而一無所獲,甚至在旁人看來只是扯後腿。不過不踏出第一步,就不會有機會成功。同樣的,我還是不覺得這和純理性有何關係。

#18人類一知道在和平民戰鬥就停止攻擊。不過這其實很可笑。真的這麼「有情」的話,一開始攻擊タウロン的企圖就很可議了。況且,小的時候憐憫他,到那些幼蟲長大具有攻擊性才來相互打殺,這算什麼?再者,假如以「是否具有攻擊(我等)意識」作為殺或放的條件,那對於大多數不過是受到操控的アリ,又該如何界定?所以這叫婦人之仁。其實人類也差不多,要不陣前逃亡就不會被定成重罪了。
作中很多場景令我有非常古怪的感覺。太多地方好都合すぎる、納得できません。出現的傢伙全都長得像人,要不就是具有我們所認知的形態(蟲等)。ノドス間也有兩人一組的情愛關係。黄金の種族目的是讓宇宙充滿スターウェイ也是 staff 提出的,要不誰能料想得到他們到底想做什麼?另外,戰鬥中我們能相信的只有モビード與ニルバール的自白,光從劇情有時還推測不出ユーノス兄弟笨不笨,到底又是哪裡笨了(雖然他們已經被 staff定義成愚蠢之人,有時糟糕得可憐。);但他們所說的卻是劇中的真理。也就是說,我們觀眾能作的,除了依賴這些「我方」人士,囫圇吞棗整個吃下 staff 的設定外,亦沒有其他思考空間了。
本作女性主角ディアネイラ的地位頗高,有機會我倒想聽聽女性看完的態度,會不會很欣賞ディアネイラ?不過姑且不論性別,這種先知的腳色,加上劇中觀眾只能信任他們的情況下,讓我很容易想到 Halo 3 中的真相先知現實中,誰能保證這種腳色必定能� �領大家化險為夷呢?
黄金の種族這腳色也滿有趣的:他們形同神一般的存在。不過他們為何要舉族遷徙到其他宇宙?有何不能留下的決定性要素嗎?
在戰鬥場面中,我想起ガンダム也常常有類似的情景。忽然想到,假如摯友在某場我方壓倒性勝利的戰役中陣亡,後來沒有人能夠體會到自己如何哀痛的場合。這時的心境是不是有點落寞呢?
總結一下。本作一開始還沒注意到,但越到後面就越發覺 staff 未免管太多了,造成許多地方有點狗血或怪怪的。這麼說起來 XEBEC 之前的蒼穹のファフナー好像就有點這樣的感覺了。只是沒那麼明顯罷了。
2007/10/14 21:57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Byousoku5cm)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Byousoku5cm觀看原來的格式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a chain of short stories about their distance

この作品には色んな speed がある。タイトルはその speed を点出し、「生きるスピード」や貴樹の「二人はただ心の距離を増やすだけ」、もしくは「どんなスピードでも君に追いつけない」と言う気持ちを表す。今度のネタは普通の日常だ(アニメを作ることを日常にする自分を示すって新海が後の interview で)。国連宇宙軍も蝦夷の「塔」もない。宇宙モノは…まあ、まだあるんだが、それもそれで普通だ。もしかしたら、宇宙モノは一種の symbol じゃないか?
シナリオは…相当典型的な男の子の片思いだ。叶わない夢の物語、Le Comte de Monte-Cristoのように、金色夜叉のように。こんな物語には、男は何時でも前へ進めなくて、ただ元の所に止まり、漠然と生き残る。ただ元の人に思いを寄せて…届けられないのに。もっと極端になれば、その命を全て一人の女に費やすこともあるのだろう。(この作品に貴樹はとうとう彼女を作った。だが、心は通わなかった。)そしてその叶わない過去を追い続け、やがて全てを失う。新海の作品は元々淡白なものだから、金色夜叉のようにドラマチックな怨みも、人が死んだなんてことも、全然出てこないんだ。でも逆に現実の酷さを静かに語れる。
この数年間、とにかく前に進みたくて」この前のほしのこえもそのような台詞があった気がします。新海は本当にこんな、男を待たせるものが好きだね。ハッピーエンドにはしたくないんだそう。それは、こんな悲劇こそ人の心に残れる、優美と言う感覚を呼び戻すのじゃないの か?

はっきり言って、水橋研二さんと近藤好美さんの声はあんまり子供らしくないんだね。そんなに幼いトーンが感じられないんだ。(素人の声優では?とさえ思った。すみません。)でも新海は満足したといった。それはそれで。まあ、画面の緻密さと並べば、そんなのは大したことないんだ。それに、前の作品よりキャラの顔がよくなってきた。これでたとえトップクラスとは言えなくても、綺麗と言って間違いないんだろう。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の西村貴世に感謝すべきだ。
緻密さと言えば、深青の夕景、空のgradientはすごくいい感じ。第二話の海はそこまでしないのに、どうしていつも空だけ?ロケハンKANON以来時々耳に入る話題だが、今度は確かに多いな。「感情移入しやすい」と狙ったが、外国人の私にはさっぱり。「こだわっている感覚がない」、「ディテールを省いています」と新海がいったが、ここまでよく出来たのも、他のアニメは全然付いていけないね。(制作時間があまりにも違うんだ。)

桜花抄」の先頭はまさに「兩小無猜」と言うべきだろう。大切したいものがあるから。大人になったら、時々極自然的に諦めをつく、明里のように。今は携帯やネットや、WebCam もあるんだから、本当はそんな苦しい思いで済むことはないんだが。ま、新海が語りたいのはその、離れ離れの感覚だな。ほしのこえ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もそうだったように、テーマは「スピード」や「距離」など。貴樹は膨大の時間と距離感を感じた。こんな甘酸っぱい切ない気持ちは確かに恋と言えなくもな� ��のだろう。しかし純愛は必ずしも実のるとは限らない。
駅で貴樹が電車を待ってるシーンを見るとどうしても違和感を覚えますね。確かに日本では皆順番を待つが、ここにはそんなしきたりはないよ。(いや、あるんだが、従う人ほとんど見かけないんだ。)皆ぐるぐるっとね。民族性以外、私の住んだ街の電車は正確に定められた所で止まるとは限らないのも考える。いや、これでも民族性かな?職員も差不多先生とは考えたくないんだが。

この手のシナリオは何時も女の子が先に嫁ぎ、幸せをつかもうとする。(ある評価が面白かった。「男の恋愛は名前を付けて保存だが、女の恋愛は上書き保存だぜ」だっと。他にも「男は小学生の頃から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ぐらいしか進歩していないのに、女のほうはどんどんどんどん先に行ってしまうのだ」などなど。)多分男性は社会的に経済地位が自由的なののも関係があるんじゃないのか。女の子は遅れば、老後の安逸のチャンスを逃されるだけ。愛よりパンだ。でも、それは現実と知りながら、あの指輪を見て、確信してた時、一瞬、とても切 なくなった。私もまだまだ若い男だね。第三話のこの後は、この chain の中で、私の心が一番痛む話。感傷に浸るのはいいが、この世には元々宿命的な恋なんてないんだ。あれは若いものに見せかけの映画や小説やアニメのなかしか探せない夢のまた夢だ。現実の中に、こんなのがあると言っても神のちょっぴりな悪戯のようなもの。それにあれは本当の試練を受けなかった仮相とでも言えるのだろう。それでも人は皆満足した。
だから、約束を交わした幼馴染たちよ!もし異変に遭って、離れ離れになった、または二人の間に強い絆が結ばれていないときは覚悟する方がいいよ。二人は身に纏った本質しかこの世界に抗う術ないんだ。それはね、そんな若くで、襲い掛かる変化に向かい合う方法を持つ、土壇場で本当に大切なことを守りきれる者はあんまり、少ないから。

「いつまでも過去に生き続ける貴樹の方が悪い」と思うかたもいるのだろう。そうね、明里にとって、二人の間はもう綺麗な思い出になったのに、なぜ貴樹は未だにそこまでこの過ぎ去った思いにこだわり、腐った今として力尽く抱き締めたいのかね。それで抜け殻になっても。「愚痴だ。そうしたから自分の人生を束縛しました。」「それに三年間付き合い続けた彼女の水野さんにも大変申し訳ないじゃないの?(彼女こそ三年間この駄目男に費やしたよ!)」「彼は前へ進むべきだ。」と思うかたも大勢いると思います。でも、こんな人だから、純粋でいられるよね。姉恋模様の「正しい夫婦の在り方」に参考して下さい。)いや、手に入れたら違うものに変わるかも。
「コスモナウト」は貴樹の執念を示すためにあったのかね(違うんだが)。二人の結末に私が言えるのはただ、もしそんなに彼女が気に掛かるのなら、手を離すことなく、確り抱き締めよう。愛を惜しむことなく語り合おう。一言「俺を待ってくれない?君を手放せしたくないんだ。いつかきっと君を迎えに…」と言ってやってもいいじゃない?(この、根性なしが。)諦めたら得られるものではない。だから行動せよ。諦めなければ、求めるものもすぐそこだ。現実はただそんな醜い、いや、現実らしいことだけ。
最後に貴樹は心を解放したと思う方もあるんだろう。しかし私はそうおもえない。彼はこの先もそんな悲しみのかけらを持ち続けて行くのだろう。そう。たとえ前へ進むとしても。救いなんてないんだ。意外がない限り、この先十数年も(もしそこまで歩けるのなら)変われるものはない。

天門の音楽は前から気になった。静かで、旋律もいい。ピアノで演奏するのは好きなようで、常にピアノ曲を入れる。ただ、アレンジというより、同じ旋律が繰り返しのような感じがした。アレンジのつもりかな?そういえばこの前「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もそうだった。
山崎まさよしの「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は第一話その時代の唄だと分かった。この唄が流しだした時、曲の境地をもう一度、違う意味で解釈したと思った

この物語は貴樹の無力さを力いっぱい語ってる。なんとなく、「棄てられ」に弱い私に、しっかり届いた。これからは、こんなもので心を揺らがせないようにするほうがいいな。
2007/7/30 16:30
もう一度見たんだ、断片で。今度はやっと感情移入しなくて済む。あの時は彼女の幸せぶりに苦痛さえ覚えたのに、今度はすっきりした。そこで、もう一度貴樹の心境を推察するようとした。
貴樹はもしかしたら、最初からやけになって、明里と結ばれる可能性さえも夢みていないのじゃないか?(もしかしたら、もう彼女が結婚したことも知ったんだじゃないの?彼女は彼の気持ちを気付いていないんだがね。)それで本当に駄目人間になって、最後はやっと自分をその虚しさから解放したいと思って。
しかし彼はそのまま、やはりあの傷から逃れることはないと思う。その悲しみから抜け出すには切っ掛けが必要だと思うね。
前は言った。貴樹と共感することは私の甘さを示している。と言うことは、私の心にまだ隙があるから。まだまだです。
2007/8/1 17:13:3
この文章は KOYAMAX さんに訂正してもらいました。まことに感謝に絶えません。
どうやら私は自・他動詞の扱いにまだ慣れていないです。

Clear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Clear觀看原來的格式

Clear


透明の壁、與常人間透明的隔閡
對於這遊戲,很多人的反應是不能忍受這種「人間失格」的主角,因此放棄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說能不能接受這作品,對ダメな主人公這種性格的感情移入是很重要的。我也同意這點,對我來說,本作的重點不在腳色各別路線中間的事件,而在シナリオ作家呉一郎想表達的東西。基本上我非常能夠入戲,只不過,在某些地方就是有那麼點不對勁的感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以我的角度,我其實頗能與主角同調。說實在的我總是在奇怪的地方過於追求合理性,而和主角一樣對人性的矛盾有時難以理解。所以,看這劇本還頗為舒坦的。(再三強調,自慢じゃないが、我是普通おたく或引き篭もり所不及的怪人。)當初會碰這遊戲,多少也就因為看到有人說受不了而有此預感。開始玩後,果不其然這主人公的思想迴路和我還真像,隨時包覆著仮面,何時も人の顔を窺っていて、意図的な優しさを貫く;自己並不具有悲傷這種情感,沒有正常人的應對表現。尤其是祭拜時搞不懂這有什麼意義,以及不知該拿出怎樣想法的心理,讓我感同身受(はい、私もそうである。)。雖然過分頻繁的聲稱「我是怪人」造成我的反感就是:這種事知道就好,沒必要宣揚。但糟就糟在我自己也是這樣。他與我最� �的不同大概在我嘗試從責任中解脫,而他則盡力完成這些人情義務,不斷說明「照你們的遊戲規則來玩」。這就是他的「優しさ」了吧。相較之下我比他クズ多了。這樣子的主人公過去不少,例如對人情(之矛盾性)有所感嘆,有點CARNIVAL的味道;依照「正常」的遊戲規則,努力成全一般人(人之所欲施於人),而維護周遭人「幸福」的同時,他自己卻不能感受得到的部分又像是CROSS†CHANNEL。不過這麼明顯點出「我不具有你們這種僗什子感情」、「這麼做可以算是正常人的反應(或いは優しさ優しさ―彼は拘っていたもの)了吧!」的還真不多(自分もそうですが)。
雖然主角與我頗有共通點,但正因為主角被設定成那樣,依照這種心理我很難接受他會在各結局那種情境下流下「完璧な涙」。要流要不是早流了,要不就是光那樣還不足以 touch 到他的心吧!因此我想可能性之一,呉本身大概不是像主角那種人,也就是說他是在模擬,而非親身體會下作出這樣的劇本。我在作中多次感受到違和感,原因大概就出在呉並不能真正描述出這樣子的人的心境。或者,他也許也體驗過,只是言不由衷,最後總不能讓主角像CARNIVAL小說中的学一樣,給出個救いのない結末。所以這會不會是在警惕當下的青年人,提醒他們「無気力、無関心、無感動」就像是這樣(少女革命ウテナOP「輪舞-revolution」歌詞中� ��提過這樣的年輕一代啊),反吐が出る?只是這些「無関心、無感動」的人如此做的對象大多是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當事情落到自己身上,會對自己不利時,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並且照大家給的評價,根本沒有人想到這一層面。以這角度來說,大家批評本作失敗也不是沒道理。思いが伝わないから。無論是哪一種,總之本作都存在有矛盾。

普通人的角度也就算了,那不是我所擅長的。這邊說一下以我的立場所引發的感觸。
本作最好的註腳大概是據說幾個醫科生玩接龍,續張小嫻荷包裡的單人床中的一段話而成的詩作「世上最遙遠的距離」(這詩常被誤會為泰戈爾的)。從這詩我推導出,對一般人來說相較於完全沒機會救贖,更令人惋惜的是(礙於人情因素等,)可以救贖卻不去救贖。劇中主角光一的場合是因為宿命性的原因而導致失去了感情表現,不得不從頭開始學習與人的交往 方法,並搞出擬態。不過這世上還有許多因為生理缺陷而無法同正常人一般,以及因緣際會(有的原因出在自己的作為)而不擅長人際關係的(例如引きこもり)。或許呉正想表現出這種狀況的遺憾,並在最後還是給他個大團圓。但在現實中,具有光一這種想法的人,大概不只不會追求「溫柔的表現」,而且還會有其他「奇怪」的舉止。以我為例(…はい、もううんざりだ。),相同的部分像是的確會在某些地方無所堅持、隨波逐流(だってどうでもいいこと),そしてそれによって面倒な状況になる。尚不止於此。因為吃了虧學了乖,於是又在一些地方計較過多(たとえまだ余裕があるとしても),使人心想「你之前都會幫� �做的,現在卻算計得這麼精!」而讓事情愈發難以收拾(這有點像是紗由路線的情形)。最後這還納入了個性中,使得有些時候雖然以普通人的角度來說不能拒絕的要求與請託,卻因為衡量自己的堅持(我的情況絕大多數是 private time,更正確的說,是「私下能夠作的事」。我很想把這種性格歸因於從軍時代對私人時間過分剝削的反動,但好像也不全是那麼回事。次之則為…錢財利益吧,這比較不重要。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捨棄這些我執。只是若真的去除了,我大概就不在這裡了。)後,還是無情的拒絕;殊不知這帶來了後面更大的麻煩。另一方面,撞過太多壁之後,會在奇怪的地方(對,不用懷疑為何這個詞用那麼多遍。)不通人情,強調「一切按照規定來」(雖然並不是為了「這是做人的原則」)。雖然會被認為何必如此,但因為這「行 得通」且甚至「被普遍認為是該遵守的準則」,沒必要改變,所以也不想改變。簡而言之就是不知分寸及權衡進退,自私自利機転、應變都較常人遲鈍。結果造成押し付けに弱い、無法理解拒絕的藝術,又不知風趣。在軍中那時期,我就曾有種感受,像我這種人的存在(被欺負也不會大力反抗,以致被認作理所當然,覺得太過分而稍加反彈就被打壓。不条理な人間。)只剩下證明人類不具有良心的功效罷了。劇本只把描寫集中於前面無所堅持的地方,而對後面引起的連鎖反應隻字不提,雖然(不經意的)美化了主角,卻導致我覺得本作不夠真實。除此外,和常人特別不同之處還有分析過分細微、鑽牛角尖、擇善(?)固執等。奇怪的過意不去心理也是,這使得我禮儀過分周到,但通常 沒有任何的誠意。這就是我覺得主角「怪怪的」之原因了。
這裡可能對怎麼「奇怪的過意不去」有所疑問;舉個例:中午吃自助餐時多盛了菜,算錢時老闆娘在忙,交給年輕的夥計。因為我剛好盛滿套餐的菜色,他偏著頭狐疑的給了我套餐的價錢。我欣喜的點了頭,並心想上次他幫我少盛的菜這次補回來了。(算計得精吧。心の何処かは「こんなことどうでもいい」と囁いたのに。)付完錢老闆娘隨即喊他訓示應該加上多盛的菜錢。想到這位年輕人的心理,我不禁…人的體面是很重要的―這點我和光一一樣―只這樣我心理就生了疙瘩,有種顔合わせ辛い的感覺。以普通人的角度,為這種事過意不去或許會笑稱我未免太纖細了,但事實上這種心態並不是因為同情他或是對我沒多付錢才產生。會出疙瘩是因依照社會的交易原則(是的,並非因為大家都有的良心。),我應該多付錢,而我被發現沒這麼做(これはやばい!)。怎樣,有光一的味道了吧。會顔合わせ辛い純粹只是因為自以為對方一定對自己產生不滿,想著說不定就因此記得我了,下次看到就會浮現「就是這人!上次少付錢害我被老闆娘罵!」等等。(これはやばすぎる!)…這麼垃圾程度被動的想法,的確有光一的感覺吧(苦笑)。假如奇怪我怎麼沒把我這種歪んでる心一一寫進日記,我只能說生活中這種心中的角力實在太多了,根本就是我生活的 style,已經不特殊了,又怎麼能寫進紀錄每天特別事件的日記呢?所以說,本作可還沒把這種處世法的醍醐味寫出來哪。(雖然那一定會更難以接受,大家或許只有一句話:這傢伙也算得上是人嗎?この人でなし!「人間失格」根本就是為他準備的!)
話說回來,就算是正常人,也沒有一個生下來就是八面玲瓏。我想,或許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是這樣子一步一步習得人際交往術的。甚者,我在學習人際交往上也不見得像是自閉症一樣比他人困難。(雖然以當下的情形,精神科醫生很可以簡單的判斷我有問題。)

心のどこかが欠けている主人公、天使のいない12月からつくづく流行ってるよね。這也不是新奇的東西了。縱使我對這類型的普遍因為能引發同感而有高評價,但對本作我卻不太能以為然。最難以接受的是其中心思想。この作品は悲しみを感じえることによって、心(感情、人間性、優しさなど)を取り戻す物語。光一は大切な人を無くす瞬間(或いは無くした後)、やっと失った悲しみを感じえる。だからものを大切に出来る、失わないように優しく対応できる。でも本当はを、謂わば人との繋がりを幸せと間違った物語じゃないの?幸せって、「人を好きになること」?人のことを思って、人と共感出来ること?でもそれじゃ逆に不幸になる。本当にそう言いたいのなら、を理解すること、もっと達観になることこそ幸せじゃないの?私も人を愛せないんだが、不幸だと思わないんだ。一般人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幸,但他們本身並不一定這麼認為。這不同於ONE2~永遠の約束~小菅奈穂的情況:面倒の方は恋だよ。看到主角為無月可能自願成為さえ而掙扎的那段,就不禁想到渾沌被開七孔的神話。光一對望月大的所作所為,実に醜い。ひな說「人を愛せる」就是得到幸福,還特別強調不是「人に愛され」,老套了。假如搞了那麼多就只是要說明「愛人比被愛更幸福」,それは、がっかりだ。僅是這樣沒必要特別搬出這種主角吧,最後還硬讓光一流下莫名其妙的「完璧な涙」。(OK,「我認為」。)對我來說愛與被愛都很痛苦蒼ざめた月の光中也討論過,沒必要為了煩心。被愛就很耗費精力了,還特地去找麻煩?大体、「沉浸於愛情」從某角度來說與「沉迷於遊戲」或「沉醉於醇酒」甚至「沉淪於毒品」相似。不是有人不斷追求「戀愛的感覺」嗎?(參考伊東明恋愛依存症自分という名の物語戀愛與酒精、毒品中毒的症狀有許多相通點。)Dr. Helen Fisher的報告還指出戀愛與 OCD類似哪。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絆から解き放たれること。不這麼選擇的,不是因為溫柔鄉令人無法自已嗎?另一方面,我無法否認我會這麼選擇也是為了避免造成對方可能的悲劇。こんな人は人と結ばれない方が吉、世のためだ。
所以我只能把本作的意旨轉個彎,說是能夠體諒人的,才能與人分享情感與生活瑣事的喜悅。能夠打從內心具有正常人性的,才能隨波逐流,過著一般人眼中的幸福生活。

雖然覺得已無必要,下面還是就各腳色作小評。本作採用女主配角制,一位正女主角,一位女配角,大部分並藉著解除女配角的葛藤來引導女主角走出自己的陰霾。

行野無月 / 市原瑞希
君が望む永遠中被主角上的都沒啥好發展,這次好像相反了;瑞希不是正女主角就是。啊不,假若沒有光一,說不定事情根本不會發生啊。
這路線光一的優しさ,在我看來總有兒女私情、婦人之仁的感覺。如前述,最後他的表現讓我太汗顏了。完全不能入戲,也弄不清他怎會突然這麼在意無月(事實上是不覺得他會有這種表現)。無月與汀桜子的「優しさ」也令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他們這樣也算溫柔的話,那 Hgame世界的第一女主角有三分之一都能當さえ了;例如本作的美姫與ののか。
岡本ののか / 佐山ののか
光一問到這些「優しい」或是追求「優しい」的表現到底是為了對方或是自己?我也覺得應該是為了自己吧,前面提過這樣的機制,就像是喪禮是為了活著的人舉辦的一樣。以還沒流下「完璧な涙」的光一來說,「優しい」不過是仮面罷了。
この世を、天国にするのも、地獄にするのも、けっきょくは自分しだいなのじゃ。グランパ本句算是名言了吧。ののか的絵本說,最好的地方還是自己原本的ありか,基本上也是要闡述這件事:假如對任何處所都不能滿意,那不論是何處,都是地獄。
女配角佐山的態度滿絕的,不過這正是普通人的寫照:沒有人喜歡犧牲自己。
ちなみに、假如ののか看到的另一個世界是「彼岸」的話,那代表人死後就會到那邊去,也就是說人和「非人」族群終究在那個地方碰面。聽起來一點也沒改善啊。所以我認為「彼岸」與黃泉不同。
本町春乃 / 有馬緋雨
把事情搞那麼大,會不會有研究機構慕名前來?應該說沒來才奇怪吧。
習慣很難克服。所以我們常聽到「積習難改」、「這件事我已經告訴過你幾次了」。決心是很難持續的,我們都為安逸所困。春乃は過去の葛藤と決着を着けよう。光是克服習慣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是長久以來都解不開的心結?人很難面對並勝過自己為自己所設下的限制。不過長此以往,總有天會為其所累,自食惡果。話講那麼多,結果春乃一下子就把心結解開了。這路線的重點還是擺在駑鈍的主角:一直到最後,春乃覺得光一已經沒辦法擁有普通人那般體諒人之心了。這時奇蹟竟然出現,沒想到光一聽ひな的話召喚了春乃!所以我才搞不清楚這種反覆無常的主角啊。
春乃的口頭禪「何事も心の持ちよう」這句話與前面「自分しだい」那句看起來異曲同工,但主旨不大一樣。這句是要順應,甚至克服當前環境。前面那句則是在告誡不論是什麼環境,心態最重要。無論如何,人的意志比大部分人以為的還要更偉大些。
順帶一提,Hgame 中常有「為了約會而約會」的現象。光一是因為「假如是男女朋友,正常情況應該約個會」才約了春乃,不過現實中想著「我們在交往,所以可以約他」的或許也不少。其實,在我看來他愚妄追求溫柔之心就已經是最大的錯誤了。
宮城野紗由(さゆりん) / 会田ゆき
貓耳曝光後,造成了莫大的震撼。事實上我很懷疑光是一個貓耳就能使人如此的蔑視。那應該只是一種譬喻。真正的現狀應當如同顏面傷殘、唐氏症等,或者更為令人驚慌失色的慘景。所以對這路線的主軸,我們可以換句話講:殘障者難道就不能獲得普通的幸福嗎?不過這種譬喻不會有使人熱烈歡迎的餘地。更實際的是「原來(暗地中)一直背叛著我」。這時感情的豹變就可相提並論了。
很多人因為紗由的拒絕而惱羞成怒。光一的解釋是他們把紗由物化,而一座銅像怎能拒絕我們拍照的要求?しかし私は思うんだ。ここで奴らが怒るのは「人間のふりをするな」と言うことではなく、(立場上の)いじめられっこが大人しくいじめさせないからだと思うが…
月村美姫 / 近藤杏子
這裡面我最気に入った的女主角大概是他。性格はそうだし。
本路線杏子與美姫的心結根本八竿子打不著。美姫は居場所が欲しくて、償いのような行動を行ってる。他與紗由一樣,都被視作異類而疏離。まあ吸血種だったら仕方ないか。人總是怕(會危害到自身生命安全的)怪物。但這路線的重心在美姫的罪惡感:比起他人的眼光,美姫更在意他自認對光一造成的影響,最後也和春乃一樣受不了光一沒辦法尋回溫柔。(事實上光一是裝出來的,這更令他絕望。)不過美姫更絕,走上自残之路。這路線光一在商店街對小狗屍體的處置那一幕很假,根本就是動漫劇本的老套;我看到就曉得一定會拿這來大作文章。要是想愛護美姫―不,應該說是所有的女孩子―的話,除了瑞希等有目的的交往,一開始就不應該與人談戀愛的。
Clear
本來以為這 TrueED會說很多,沒想到あっさり就結束了。
從無月、美姫ルート到這邊,我們應該討論到さえ的存在了。只是因為劇本講得あやふや,要認真探討好像也沒那基礎。無論如何,光是以光一這幾人的經歷,就想說彼岸的人也能得到幸福,不需要さえ未免過於勉強。さえ本來就是為了讓彼岸的人不用接觸到殘酷的此岸世界而存在。其作用並不表示他們「無法」得到幸福,本來就只是比較不容易罷了。我假如是さえ的話,大概會覺得ひな並沒證明了什麼新東西,也就不能作出離開的決定了吧。
本作雖然每個女主角路線最後都有別離場面,しかし泣けない。有部分應該歸於呉沒能好好表現。不過對我來說本作本來就不是泣きゲー,所以這不是問題。呉には口癖…いや筆癖がある。容喙(為何不是「置喙」?)、類似結句など。還有些句子我覺得可以寫得淺顯一點。或許是我程度太低了。
声優大部分都表現不錯。有些腳色滿生動的,そのヌイグルマー先生、最高だよ!雖然來當老師的話,我也會退避三舍就是。
聲樂曲不少。有些應該多聽幾遍會熟悉,但要那種第一次就迷上的佳作則沒有。BGM的話水準也相當普通。
系統遭到有些人批評,我個人覺得除了重い(佔用資源較多?)外,大致還好。CG的話我頗能接受,但是在人物的某些細節,還是有點怪。像無月那頭些微朝(玩家)右方的一系列人物像,臉下部的輪廓就怪怪的。我一直懷疑會不會是到最後想改卻太多幅了。
劇本相較於我之前有玩過的水夏~SUIKA~那幾章,中心思想與架構是比較差一點。希望下次會回復水準吧。

2008年1月19日

BATTLE ROYALE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BATTLE ROYALE觀看原來的格式

BATTLE ROYALE


BATTLE ROYALE(戰鬥王/大逃殺/生存遊戲)

某人推薦(笑)。AD 2000 的作品,描述當時一些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藐視成年人不中用的社會現象。雖然有許多滑稽的布局,像是軍隊及北野最後的行為等,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好笑的片子。
推薦原因是此片被禁。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現在,當下,目前的學生看起來還這麼清純,「哪裡有片中那麼邪惡!世界哪有那麼殘酷!」這些毫不覺得片中所想描述的就是現實世界的人們,以他們的角度,只怕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看過此片後會群起效尤;況且結尾也沒收得如他們預期的漂亮(或者說是符合道德上的需求)。這也沒錯。此片不是給不會思考的人看的;但片中卻意外的用了過多的愛情題材,多到令我覺得反感的地步。大概因為「愛」是團結人們最大的力量,尤其是(年輕)男女間那火焰般的情愛。可惜看太多真的會覺得越發的做作啊。
關於此片所要說的…又是舊東西,請參照蒼蠅王無限のリヴァイアス。當然此作還有加料;光是拍那些東西的話就太了無新意了。日本人向來擅長寫心理戲,利用人的同理心讓人身歷其境,甚至讓人覺得「我就是某腳色」,「假如我遇到同樣的事,我也會那麼做。」這片也不例外。源頭大概是前面所述的社會現象,而描述到某些方面裝腔作勢,其實卻連對女兒都抬不起頭的沒用教師;內心充滿不爽,卻又一直忍住不使之爆發。因為大人沒種不守信用而不相信他們的孩子們。但他們長大後,許多終究也會變成那樣的大人吧,或甚至是他們以下的。出了社會,的確有許多不得不忍的東西,因為推動社會的,不是正義,也不是我が儘啊。結果這片的重點還是在要人盡全力做好自己 ,為所應為吧。
患難見真情是常聽到的古老格言。另一方面,就算有些微而需要靠合作來達成的希望,也可能在對他人的不信之壓力下而被消滅。人一失去理性,行為就全交給杏仁核了。只好提醒自己隨時保持冷靜吧。題外話(?算是題外嗎?):要是我也參加的話,大概在深思之前就被幹掉了。真的有機會深思的話,在確信沒機會獲救時我說不定會選擇(藏起來)等著被殺,或是成全人而自殺吧。而這種遊戲最有效率的方法或許是約好先組小團體共同殲滅(?)其他人,就像最後留下來的三人一樣。但約定中還須隨時有被背叛的覺悟。簡單的說,就是必死的覺悟:我們的確是合作,但縱使你在任何時刻背叛我,我也不會怨你;反正能逃出只算是幸運,一開始我就已經不打算活著回去了。這樣的約定,效果可能比虛假的海誓山盟還更有力。
整片談最多的終究還是 Lord of the Flies 裡面的觀念,有興趣的人去看看吧。不過,片中最後的目的─做個堂堂正正的大人,到底是不是藉由 BR 就能達成呢?
2003/6/17 3:52

人生的意義 (purposeToLive)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purposeToLive觀看原來的格式

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

這算是我從寫日記以來導出最大的結論了,為了引證,過程太過複雜,況且如今也無啥餘力再重打一次,所以往後斷斷續續再加增吧。這…沒錯,是意識型態的灌輸,尤其因為我相當的偏激,所以不同意的人十有八九,不想聽的當我廢話;相信我,您不用我說,讀到一半就會自動轉到下一個網站。
到底人生,或是說生命的存在有何意義?這是我們身為能思考的個體所幾乎不會錯過的問題。雖然有的人還在思索中,有的自以為找到了答案;無論如何,這問題的解答就和心智的個數一樣多,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所以我在這最多也不過是統整一下比較廣泛而出名的說法。假如參考當下坊間一些積極正面的相關小品書籍,很容易得到這樣一個答案:生命就是要追求幸福。這「幸福」並不只是狹義的「對當下以及可能的未來感到滿足」那種的,而是包括物質、生理方面的,如創造美好的生活、滿足於自己的生活、事業家庭上的成功;有心理上的,如愛、無後悔、永生與來生;除此之外也包含精神智慧層面的(道、崇高的價值和目標),如自我實現、「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使全人類幸福)、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 命」。當然,以我的角度來看,這些不過都是「人會作最『好』的選擇」這基本條件延伸,不論是追求真理、求功名財富或滿足生理心理欲求、享受平靜的生活,都是當事人覺得「最佳」的抉擇。以這個角度來說,人生的目標是成為富翁或救世主並沒有差別。
所以在這裡簡單的簡單的說明結論。只要能自圓其說,又不違背事實(這裡面還包括符合已知的現實),並且能讓人們都同意的說法、理論、你說什麼就是什麼,都是人生的意義,都是「好」人生觀,以及好的主義、思想。而事實上自圓其說是很容易的,依照 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我們的體系(思想)要具有自完備性與一致性並不是能以自身證明的,而需要其他系統來 cover。你問我,不是「真理」才是我們所應推崇的嗎?哼哼,這就是癥結所在了,因為我們總是只能自認為已經掌握真理。OK.所以,讓人死就是爛意義嗎?但當死能成為解脫,能解放當事人以至家屬時,這時讓他痛痛快快的離開不是更能讓人鬆一口氣?所以有是否能容許安樂死之爭。而對某些人來說,人生的意義則不在於生死。生也好,死也罷,只� ��他心目中的目的達成就夠了。戰爭呢?為什麼偶爾只能以戰爭來換取和平?是該從頭到尾支持和平,或是逼不得已以衝突之後的勝者為王來換取平靜?因此,更「好」更「正確」的意義固然是全人類都認同的人生觀念,但很可惜的,這就像宗教一樣,你奉為寶的別人當屎看。以這種想法,就算全人類都信佛信基督,我還是只有表面順從。因為,不同的意見太多了;像是佛教也很好,不過不是每個人從小到大生活環境都能過得像佛陀或活佛一樣,具共同的成長歷程,悟到相同的事。
而在這個表面之下,隱藏的是更為黑暗的基礎。(套句普通人的話是這樣。但其實在我來說是光明喔。)為何只要說得通,阿公阿媽都是對的?這表示了只要能夠達成妥協,不存在標準答案。人文世界中,符合所需的答案太多了,不像自然科學或人腦中概念的數學。而另一方面,考慮到究竟是什麼基底能讓人如此隨心所欲建造時,令人不太想承認的現實就浮上檯面。C++OOP 中有種虛擬函數,只是宣告了個形式,接下來的內容愛怎麼發揮就怎麼發揮。只有這種函數能讓人如此自由。基本上,假如基底本身就有些東西,亦即有些先天的限制,是不能讓人愛怎麼建就怎麼建的。更好的例子,則是 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也就是說,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我們所能作的並不是掌握自然界背後那終極的「道」,而只能藉由排除法,求得個看起來最合乎道理的規則。人當然能相信自己具有神性,但「相信」並不能帶來真實,因為當一切合乎常「理」時,我們唯一能作的,還是抉擇。而這已經被證實受到我們的過去以及環境太多的影響。從上一段我們發現這些最基本的限制的確存在,但也不過是能自圓其說,又不違背已知的事實,並且能讓人們都同意;而這到底表示什麼?這些東西完全沒回答我們對人生的需求及探求。假如濾掉毫無關係部分,剩下的就是空無。因為啥都沒有,所以隨人說。那就像建房子,只要建起來能遮風避雨,遇到地震不會倒的就叫「好」房子。
讓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的確,世界上存有多采多姿的事物,(美妙不美妙是另一回事,因為這是需要藉由「心」去論定的。)但若是說到我們所追求的那種意義,卻是不存在的。因為,存在本身不需要意義。所以論到我們所追求的那種意義,我們所得到的只是空無,因為我們連基準點都沒有辦法抓住。沒有立足點,自然無法再去說有沒有、存不存在。只是,我們的思維卻會冀求著存在的意義,並且將所有行為合理化:因為我們就是這麼認識世界的。
話就點到而止。再看上面的條件。「符合事實」,還包括一些必然的準則,例如生物及自然都朝向自以為「好」、「有利」的方向發展。不說大自然,光生物界就很明顯,尤其是能自由思考,具有「我只做自己以為好的事」CPU 的人類,只希望過更好的生活。你以為行善有多偉大?假如沒有「行善是好的」先入為主,誰行善啊?同樣的,假如不是「為惡有利」的想法,壞人也都不見了。這也點到而止即可。
來批批假佛教—假如那些人一如我所想像的那麼膚淺的話:就算今日世界不「空」,永恆存在;就算大家終能成佛或是享極樂,那對我仍是無意義。舉個小例:有一天,鄰居中了一億,他很高興,但那又與我何干?我還是活下去,就這麼活下去。想法較為簡單的:鄰居中了一億對我無意義。同理可推鄰居得到 Nobel Price,自我實現,當了總統等。假如鄰居給了我五千萬,這就有意義了嗎?不,給就給吧,生活過得更好?更好就更好吧。那又如何了?OK.角度放寬點,置生死為度外的人:鄰居的將軍下令殺我?那就殺啊,我就死了罷了,這整件事仍是無意義。將眼界加寬,就算有佛在享即樂度眾生,有個全能的神閒來無事捏泥巴,我們及神又算什麼?這一切都不構成意義。除非,除非將眼界縮小,開始計較一些東西:「永恆對我很重要」,永恆成 了意義。「生命很重要」,具有精神價值;人命成了重要意義。自我實現很重要,於是那成了人生追尋的意義。錢…懶得說了。當眼界放寬一切都不計較時,永恆、極樂、靈魂及神佛都已不具意義。當然,假如這種狀態就叫「佛」那我是無話可說,(應該不可能…以我所知極為表面的佛教。)不過事實上就是:這一切都是無意義,即使無因果無善惡,空還是空。(上次在火車上聽一位法師講,佛教必不能無因果,據我所知也是如此。)
有些人相信有位公正的裁判,會讓人的一生吃的苦與享的樂(耳に障るなら、「幸せを感じてる程度」に変えても良いぞ。)相同,所以他們人生的意義就寓於「先受苦,後享樂」。姑且不論這到底是對是錯,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有意識」的神是否存在的議題:雖然對「意識」的定義可能千差萬別,但以「我們所希望」的神來說,這大部分是指「具理性與人性」。而現在科學已經證明,人之所以能作出判斷,具有「理性」,其實和我們這副臭皮囊脫不了關係。也就是說,沒有絕對的、且是我們所熟知的「理性」這回事,我們都受制於過去的經驗與現時的生理狀態。很顯然,以這個角度來說,如希臘雅典神話中具愛恨情感的神不過是人們想像中的造物。以另一個角度來說,姑且不論某些無神論者「假如神真的存在,為何他們都只存在於� �說經典內,而不顯現在現在的我們眼前?」的言論,讓我們來想想,果真有一個「絕對理性的神」存在,那他應該如何作抉擇?例如,天堂與地獄,或是輪迴轉生真的有必要存在嗎?而他又應該如何應付看似純真,其實不過是為生物性所侷限的祈禱?以這個角度來說,假如神真的有辦法 deal 這些事件,他絕對不是我們所想像的,一個具有「人性」的神;也就是說,他的抉擇方法不會依照我們的「常識」。因為,以人的做法來說,有太多問題無法自圓其說。例如,大家都知道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對於處理事件來說是比較「人道」的作法。但,一個不能撒謊的神,是否能達到「善意的謊言」這個結論?人性是由生物性加上人格特質而成的,對人來說,這是無解的。也許有人說,「只要心懷善意就好了」,そ� �そも、絕對的「善」到底存不存在?那又會是什麼?我們至今都無法說明。要找出解答,除非褪去人性。另外,我們現在已經有好幾個版本的神了。包括佛、道、基督、天主、回(伊斯蘭)教等等雜七雜八一堆。哪個版本才是真實?假如我們有辦法將各大教(神、佛的部分)精神層面統一,那真的就能說是「真理」了嗎?岐異將會不斷,因為這本來就是公說公有理的東西。所以,一個具有「意識」的神,其存在不能自圓其說,起碼在「我們所希望」的神這個範疇內。那不同解釋方法的神呢?我想,這就得要看到底把「意識」作何解釋;這問題就和問「神」到底存不存在是一樣的。
那麼既然我們不能冀求一個祈願能「上達天聽」的神,甚至於無法確定來生或天堂地獄的存在,「先苦後甘」的行誼到底還有沒有意義?假如我說「那完全不能達到『後甘』的預期」,使大家產生「這樣的話,我不如來當個享樂主義者吧。」似乎也是個罪過。以較為達觀的看法,「先苦」雖不能期望「後甘」(本來就不能這麼條件交換了),但還是有其價值存在;這就像「假如世界上大家都是善人」的情況一樣。只是,有效果歸有效果,千萬別期望那有多明顯。
就因為事實是這種狀態,所以想如何自我設限,如何創出種「自我的意義」,只要符合基礎遊戲規格,都是可行的。人生也才這麼數十百年,不這麼做,活著還有啥意義?而這基礎遊戲規格,我叫他做「天道」,(反正神已經成為空殼,這個性質相近,借來用。)亦即「神」或「(假佛教的)佛」,你愛稱啥就是啥。這觀念有點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之,我的解答就出來了。這種情況下,就算真的有靈魂,真的有具意識的神,稍加修改理論仍是能成立。雖然這問題到我離世大概都不會有個了結,但最起碼現有理論及所知現實強烈指向永恆的靈魂及具意識的神不存在。
同樣的,以現實面來說這也只是個可能(我用詞一項不喜歡專斷)符合遊戲規格的說法,想聽就聽,(應該是不會有才對,現在人們大多具有自己的思想了…吧。)只是部分聽不進也請參考一下,我非常歡迎有興趣的人來信討論。
2001/9/22 11:25PM(~1700字) - 11/8 11:07PM,2004/6/20 9:6「有意識的神」,2005/5/18 22:46生命就是要追求幸福(間斷加增修改中)

有時,我也會想,既然我會得到這樣子的結論,世界上比我聰明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現在卻幾乎看不到這樣子的主義流傳?我只能簡單的猜測,那可能是因為幾種原因:知道的人覺得這太簡單了、覺得世間的人沒必要知道(知道了又能如何?對人來說,不如不知道。)、覺得人們還沒能力處理這樣的思想(要為所欲為,也得先有相當的認知與覺悟才行。像是地球少女アルジュナ中的「抉擇」說,假如被不清楚的人斷章取義,說不定會以為我是世紀大魔頭吧。)。也或許,就算有人說了,也沒人覺得這是真的。
當然還有種可能,這是只有我才會導出的結論。所以,沒其他人發現是應該的。你想的沒錯,我壓根兒就沒想過「結論是錯的」。因為,假如我真的錯了,也不應該是現在,而理應老早就發現了。(或是應該說我乳臭未乾。)另外,縱使我有錯,我也不是不會改變自己的立論的…吧。(最近連說這句話的自信都沒有了。)只是,我之所以還活著,除了因為活著與死去都不再有差別外,或許就只是為了賭上這些微的可能性罷了。…這樣說會不會過於矛盾呢?

2004/5/6 7:14,8 22:32
※有些人會覺得這根本是虛無主義的論調,但這裡並不認為生命是痛苦或結果是悲觀的;更不認為我們有權或應該以強力的行動實証。因為這樣的行為只會造成 Hebert Spencer 相對於 Darwin 適者生存理論所造成的後果。

2008年1月18日

还吾庄子 (Give_me_the_real_Zhuangzi)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Give_me_the_real_Zhuangzi觀看原來的格式

还吾庄子


还吾庄子——《逍遥游》、《齐物论》新解

翻閱這本書花了很長時間啊。看不很順的原因,主要大概是之前也提過,我對文言文理解力不夠,得費點功夫思考字義注疏問題。(其實我還得了 Computer ADHD…啊、不知能不能這麼說就是了。不過既然有Internet ADD,說 Computer ADHD 也不為過吧。很多現代人可能都得了某種這類形式的心理病症,例如Mobile Phone Phobiamixi 依存症博癮等。Work ADHD 說不定是其中最正當的一種吧?)可以的話本書別光是「注」,附一下白話翻譯會更好。也就是說,最好重新編排,將其中「且将这句话译如下」、「我的译文如下」之類的段落全部集結,再描述一下其意涵(與佛教的類比就可以放這邊。當然,解釋很有可能會因為個人 因素而產生偏差。)。這之後才加上與其他版本的比較與釋疑,我相信會讓本書更通俗易讀。事實上後來確實也採用了這種「先译后解」的方法,惟那已經是最後一小段了。(普通人如我,重點不在這些抓錯工程,而是要了解莊子真正的意思可能如何,雖然並不是不能理解他用了大量篇幅,要讓有疑問之學者們認同的苦心。)自然,我的能力不足,無損本書價值就是了。
本書對老學究、掉書袋等有著很嚴厲的批評,從作者沈善增「中国治学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代圣人立言"」這段就聽得出來。此外尚對一些有名無實的狀況提出不滿,還引莊子為注。例如形容沒真才實學的「只是倚老卖老,"是非先也"」。當然我也同意他的說法,只不過充斥著對莊子無謂讚揚的反面,有些地方貶損各大注釋卻不留情面,一寸きつ過ぎるではないか,甚至說得像是這些注釋者明知故犯,有意扭曲莊子原意一般。即便有不甚了解而搞錯的,但還不至於刻意吧。ま、我自己也有這種傾向,所以不好說別人。而我不能接受的也有一些,像是从《我注庄子》到《还吾庄子》代序這段,不會過分強調西方不重本體嗎?把很多錯誤都歸罪到造物意識,但堅持這麼極端思想的(如今)也僅佔少數啊(就算再早一點,還是有很多人沒有這種妄想吧。)。總是會變的嘛,見到不通的,只好改思想了。
本書也提及莊子寫這書的方法,看到其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我不禁想到,我自己也常常這麼做:用另外的例子印證主題,提出權威說法,總結與表述結論等。不過人的偏見還是很深,自以為是卮言的,不見得真的能在任何情境下都適用。

持續看下去,與我當下的思想大致上並沒有太多歧異。特別的感觸並不很多,大多懶得記下來了。接著雜七雜八提點還記得的。

  • 書中有許多地方將莊子與佛教思想類似處相互比照,這對我是不錯的學習。
    書中講述鵬飛南徙有段描述得道人精神境界的。我的想法有點出入:不是得道後就應拒絕名利,而是若得道則不需要名利。這時就算有名利,也會像是糞金龜滾著一球糞要來呈獻;這已不是拒不拒絕的問題,以常人的說法是根本用不著。即便硬要你收下,較糟的情況也只能苦笑著說「困りますね」。本來那些就不是得道之後會在乎的。
  • 鵬飛南徙還有段說「老師的作用,只是對你自己參悟所得加以印證」,我也有相同體會,在On Freedom就說過了。本來個人的人格就不是硬加強灌能夠累積的,內化的過程需要自己的體會,尤其是求道這種類型的。所以,自己沒體悟的話,再怎麼說也是鴨子聽雷。但自己有所覺悟時,就能藉他人的經歷來驗證了。
  • 雖然沈強調大乘,但藐姑射之山一節中提到「道與世人眼光無關」還是很有小乘的味道啊。或許應該這麼說:得道的確是個人的事,沒人能代替你修行成佛,而且也不應為外物所動。但既然大家同在一條舟上,又何必自我封閉呢?有好點子就該大家一起分享啊。(是的,這裡我認為大乘本不是「救贖」的意味。要說是「拯救」蒼生,不如講成拓展世界與個人的可能性。)
    「到了神人境界就可以不受到物的傷害」這點,很遺憾的我的理解是「體悟到這個層次,那外在的刺激就不再能影響內心的狀態。」現在要我相信修練到某個程度連火都燒不出傷還有點困難。
  • 齊物論的題解言「論」是描述事實,「議」則是(以價值觀)議論評斷。但對「道」,我們只能說「就是這麼一回事」,連描述其存在,歸納出條理都不可能。我的理解是,對於(他人的)價值觀,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認知隨意批評,只 能同意其存在。這裡得搬出我之前說過的「選擇論」。舉例來說,有些人早餐喜歡吃漢堡,或許和我們習慣不同。但這並不代表自己覺得饅頭比較好,就有權力要求別人順從。我們能作的,頂多是檢查他人的價值觀是否圓滿完善。例如喜歡浪費能源的人,就以「假如把能源用完,致使子孫無法過舒適生活」問之。而對於道,那或許不是光就能明白的。
  • 荅焉似喪其耦」這段,因為我並沒得到體驗(連坐禪也沒有過),所以到底是怎麼個情形並不曉得。我甚至懷疑自己會不會有那天,以及這種「無餘涅槃」之感到底算不算真的解脫,或不過是另一種神靈體驗。佛道兩家的得道體驗是否又一樣呢?
  • 看到「借十二因缘来说明佛教的宇宙发生论」的部分,這次可是長篇大論說佛了。老實說還真看不怎麼懂,主要可能因為我沒有經驗,不能「印證」吧。到這我開始考慮現在似乎還沒有讀透這本書的功力,讀起來異常的慢,加上都已經一半了,依舊沒能有大心得,所以是不是先放棄呢?
  • 阿賴耶識概念的建立,是一定要以潛意識概念與輪迴觀念為前提的。」這段為我揭露了說佛中提過,佛教無法捨輪迴的另一種可能性。我想,輪迴大概已經滲入到佛教教義的每個細節了吧,雖然我還是覺得輪迴沒有因果上的必要性,但這恐怕已經是共識了。
  • 理性自我―「思我」,就是「真宰」。讀到這段,我忽然想起之前在彼女の願うこと。僕の思うこと。提過的,「信じるものは救われる」的題目。這議題以這邊的說法尚可用另一個方面來看待:光是以理性來認知世界是無用的。應該跳脫這層鑽牛角尖(「证"道"不可能是理性思辩的结果」),以純粹的心去感受。這讓我想到,這邊的「真君」很� ��是誠心誠意,完全信仰的感覺。或許,最後我們不能以極為完備的理性來圓滿解釋我們的世界,只要「信」就夠了;但問題是全世界不同的人會有一樣的「信」嗎?假如有的話,那不會是因為某些必然性致使我們如此的呢?感覺上沈已經不只是「以佛注莊」了,他似乎還極力想闡述佛道兩家以同樣的方法得道。
  • 齊物論篇中提到了進一步的理論,「齊物」在我看來是破「我」之執與欲,能達到萬物平等的程度。因此我相當同意他對齊物所作的言論。而他說「齊物」是見道後的自然狀態,而不是目的,我也同意。我的見解是,因為世上無值得執著者,故也就不會特別遷就某物。「真正做到与万物完全的融通、同一,这就得道了。」我想是同樣的意思。
    同樣描述應為見道後狀態,不是目標的,還有「吾喪我」,這我也同意。發現包括自己都沒有特殊性時,自然如此。從這兩段,可以發現與佛教的對照還頗多的。
    但與書中不同,我以為得道之人是可以「隱於市」的:在說佛提過,這不代表就得離群索居,翱翔九霄。以現代的說法,「得道」恐怕代表知道什麼狀態下「應該」有什麼作為,進退得宜。雖然有時可能只能說「無愧良心」,但總是最佳選擇。
  • 講朝三暮四的一段,說道「看了《列子.黃帝》中的這段話,讀者便可明白,這故事重點不在眾狙的愚惑,而在狙公的智慧。」原來我們都用錯了?但是,不論用哪一種 解釋,愚民們畢竟是很可悲的啊。
  • 無為是老莊思想的重點。看完此書的說明,我的體會是「不刻意、使適性發展,而非己為所欲為抑或揠苗助長」。不過在師文鼓琴這段,我倒想問,假如大家都無所偏,那就不會有痛苦嗎?在那樣的世界還是會有自然災害引起的家破人亡吧。是不是有人認真想過,假如真的每個人都去我執了,那會變成什麼樣的世界呢?或許,我們只能說,到那種狀態下,即便家破人亡,也不會感到憂慮悲傷。而,光這樣就夠了嗎?(最起碼,在那樣的世界中,我們還是得控制人口,還是要有人決定� ��什麼程度是縱欲,如何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 沈非常強調「東方哲學以動力為本」在我看來有點怪。我覺得還是用「西方重實效,中國重人本」可能來的好些。原因?該不會是西方文化中,只要有實力的就能出頭,東方則重裙帶關係?なんてね。
若要簡單總結對此書的意見,那還是得重複:對我來說,莊子是怎麼被注釋錯的意義並不大。重要的是這本著作所要表現的是怎樣的內涵。雖然我之前就覺得老莊與佛教於精神上有相通處,但見到以佛教觀念解析莊子的這還是第一次。(聽說章太炎亦有以佛注莊,但看的書不多,自然不包括這本,慚愧。)可惜本書過於重視訓詁(我想這可能正是本書目的),對內涵之延伸與探討反而成為其次了。
2007/7/4-15 17:20

Life After Life (LifeAfterLife)=?UTF-8?B?IOODrOODk+ODpeODvA==?=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LifeAfterLife觀看原來的格式

Life After Life


Life After Life來生

這本恐怕在AD 1996 左右就翻過了,由信佛的母親所購置。不過我本來就很固執,那個時候也是偷偷的看(汗),對於這種書除非頗有感觸,否則都會故意忽略。本書也是其中之一,已經忘記有沒有留心得了(大概在日記裡)。無論如何,可能因為本書的影響,奠定我至今對死後景象的基礎認識。也就是說,說實在的對這本說我到現在唯一的印象就是「人死後可能沒有天堂地獄。除非死前有過於激烈的感情(困惑、悔恨等),那將使魂魄滯留於世;否則不論生前作過什麼,我們都將到達只有安詳的世界。」這麼一個觀念。至今我依舊不信任何神佛或是超自然價值觀,本書或許占有重要的地位。另一本地位相當的書,尚可舉出難以置信。有關說明死後程序的,像是第一個問題「是否已過了滿意的一生」等都已經不在腦� �中了。
這是以科學角度探討超自然世界(?)的研究成果之一,原來是 Raymond A. Moody 的著作。雖然對於死後的人生我至今依舊半信半疑,但假如要更深入的說法,應可參考(p152)西藏生死書(譯自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後來甚至出現了像是「圖解西藏生死書:認識中陰聞教救度大法」這樣的書。)。這本裡面的說法是雖然剛離世時感覺非常平靜愉悅,但是接著就會遇到許多的試練。假如意志力(定力)不夠,不能自覺的選擇未來的道路,就會再度墮入輪迴。這些說法的本源是中陰聞教救度大法(又名西藏度亡經,可參考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1927年出版。不知此書對 Life After Life 的研究有無影響。),依書中的說法,我們平時對意志力不間斷的鍛鍊才能在死後的非常時期產生作用。妙的是《西藏度亡經》略究這篇卻認為「中陰度亡」密法應該是不宜弘揚的,以他們的理論「中有」聞不得教法,自然也不得借助生者之手得到解脫。甚至,連死前的心理狀態都不能影響死後的歸宿,因為一切都得靠生前的修行。我猜測會有這樣的差池,可能正因為對那世界的詳細情形,沒人能說的準。既然大家都不能提出準確的證據,描述詳細的情況(因為那非常時期� �的感官狀態不明,或許有點類比是在醒來後描述夢境。),自然就容易出現各說各話。只是,在這狀況下若要口出斷見(說「這絕不是如此」之類的)恐怕就不是好的態度了。
無論如何,假如輪迴是真的,那麼其間機制實在耐人尋味。另外,現代人口越來越多,是不是表示人的陰謀可以將原先是花草蟲魚的魂魄都拖出來轉生成人,亦可將許多原先可成為人的擠出去,甚至無以轉生(如遇到大災難的時候)?還真是滿神秘的。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書都宣稱普通人對生死與歸宿有著執著,「人性」太重,所以無法順順利利。…我似乎漸漸不在乎了?要是我的話,或許還是別有輪迴來的好(懶)。甚至,就算此身灰飛煙滅也沒什麼值得惋惜的。

擴充閱讀尚可參考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雖然性質不同,但都提到死生之事。

2006/6/27 9:54

快脳教育 (kainoukyouiku)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kainoukyouiku觀看原來的格式

快脳教育


快脳教育快腦學習法

這本書譯自日本人的著作,他們這方面的記得我高中那時就已經聽說過很多。本來以為是教人學習的書,沒想到還是本教育書籍。其主旨簡單來講就是闡明一個我到現在依然堅持的理念。書中說最佳學習法是本人具有強烈求知動機。假如完全沒有興趣,那麼就算再怎麼逼迫,也只能造成種反射動作罷了。所以,合適的學習,依照本書應該是依下面的程序來完成:
  • 提供適宜的環境。人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假如是要讀書,在放著輕柔古典樂,四周大家都在閱讀的狀況下比較好。
  • 情願。自發向上才是學習事半功倍之道。一定要本人也有慾望去作,否則會沒太大效果。為了使之有這個意願,指導者可用褒獎→勉勵→指示(p44)的方法引導。不潑冷水,不使之覺得是為了別人而作,作了有回饋,久而久之興趣就被引起。p96 提到指導者要信任、信賴學習者,學習者要信服指導者,都是導引以及維持這種狀態的要素。
  • 盡力於一事(p98)。當盡力單一事項時,能達到最大效果(不分心)。這裡可以引入藍海策略,鑽研一些他人較少涉獵的領域。
  • 抓住機運。人生平均每十年有個大轉折,而這些通常要倚賴我們所抓住的機會。
p188 所提,簡單說來是要我們懂得做生涯規劃,這可能是在人生前期或二三十歲就應該注意到的事(或許每五年十年重新審定一次會比較好。)。
書中另外還有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技巧以有效閱讀,例如 p130 讓人作小抄,這種禁斷的感覺,假如多抄幾次就記起來了。另外還有像 p136 提到領導者應該要健康、有魅力與決策力。這令我想起昨天才在柚子雜貨鋪看到「領導」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這樣一篇文章。這些程序以及技巧當然也不只能利用在閱讀上,於其他方面亦可以利用。
作者山本光明自己是NESCOM的銷售者,為了提高業績,他學到服務業應該以顧客至上,(說大一點,就是「科技始於人性」,甚至是「使眾人幸福」。不過這已經可以當作某些人生活的意義了。)所以應該以誠心待客,懂得如何滿足、解決個別顧客需求。p167 他說到現在教育欠缺競爭力,唯有將教育界轉成服務業,去掉「義務」兩字方能使其有所警覺。這點似乎也是世人對教育界漸漸有的共識。他並將這觀念擴大,展望未來,說上個世紀以競爭為主軸,所以強大才是「好」。下個世紀應該會轉成溫和、人本,為他人設想的時代。我想這應該只是新時代的現象之一,而像 p168 說 AD 2010 啥的也不能說就是� �中那樣子。除此之外,既要「追求第一」(應該說清楚是要盡力到「別人能,我為何不能」的程度),卻又要「母性」亦是有些奇怪。雖然我覺得這點有待商榷,講難聽點,大言不慚;不過正如一開始所述,本書主要所闡明的,是個我已經體會很久的道理。
2006/6/20 10:21

難以置信 (unbelievable)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unbelievable觀看原來的格式

難以置信


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祕信息場

書在Roman eines Schicksallosen隔天看的。有幸看到這本書,早點開啟我對這個領域的探索(?應該說是資料參照吧。),也算是個緣分吧。到最近幾天才寫心得,並不是因為我需要時間來沉澱啥的,雖然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可能的確需要這麼做。However,只不過是因為例の事件,這些日子來不是沒時間或心情寫心得,就是沒辦法寫。總之,相關資料也看了一些,終於能著手打些東西了。寫這本書的心得,老實說比彼女の願うこと。僕の思うこと。那時更頭痛。看起來我終於得正視那方面的問題了。這次要整合的東西之多,不只是基督教或是佛教,還包括我的整個思想體系和最近的宇宙學、物理學等。當然我文中不會涉及那麼廣泛。有讀到就是。
難以置信書中最大的衝擊在其中揭露了現代科學於過去所未曾面對,或應說是一般科學家普遍不願接觸,甚至可說是不屑的領域。聽說歐美在這方面研究已久,只是以出現頻率來說,他們要不是被打壓,要不就被忽略了吧;浮上檯面的不多。大家已熟習的現代科學被批評為「物化了世界與人心」,而這本書(假如要認真看待的話)卻已是顆過於強烈的猛藥,將許多人過去的價值觀打ち壊した。當然,或許有的人正等著看戲,期待這樣的發展能引領我們到達彼方。在觀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後,我發現我寫出來的心得可能會類似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兼任教授陳滌清科學家遇上「特異功能」,這篇文章裡面提過的我就盡量不再贅述了。當然,說到頭我恐怕還無法達到這篇文章的廣度,而裡面所提到科學家的天職「多疑而不輕信」─他們沒有選擇迷信的權利,與展望中將對「特異功能」的態度,分成迷不信、騎牆派與熱心宣揚三種,並且還提出這門科學的未來是否有發展(依靠它是否能能發展出適當的儀器以得到科學界之接納與是否「有用」以成為「顯學」)也讓我多了種見識:假如是我的話,恐怕不過對內容本身下手;但陳教授卻能著眼於我們這些爭辯的人的方法,並展望未來,不愧是科學工作者� �
這系列還出了第二本「難以置信 II–尋訪諸神的網站」(2004張老師文化出版社),稍微看了一下裡面(目錄及簡介)所提的,有許多第一集的延續,但這本對我的打擊更大:因為不論是與「那個世界」對話還是遠距通訊,都是我還不能解釋的。尤其是前者,和我的美學觀相衝突(笑)。仔細看下去可能會發現我這句話會說很多次,因為要接受那樣的觀念對我實在有點不情願啊;這從人生的意義一文「有意識的神」之前就開始了。
先來說說我的立場好了。在看此書之前,我的看法正如人生的意義中所提到的,並不怎麼相信那門子事。雖然說,我唯一的認知,也不過是從Discovery得來的,認同宇宙中的確存有我們所尚未研究透徹的東西(能量或力場等),而這或許和如雷貫耳的氣功有所牽連。但我仍然相信這些東西和電磁能、重力等等是同一性質的:他們不具有我們這種程度的自由意志。所以他們就算能由我們所影響,但不會「自己」幹出什麼事。我依照這個假設推論出後來的幾篇文章,包括說佛彼女の願うこと。僕の思うこと。等。而在這種思考邏輯下,當然不允許作出更多的揣測。但另一方面,接手這本書時,我尚且不至於「迷不信」,所以看完、經過衝擊後,一聽到最近出了第二集,我第一個想法是回家趕快翻翻相關資料。說來我對此書� �持的應該是大部分接受的態度,也就是「反應良好」吧(笑)。

讓我們來大略看看,李教授這兩本書(…的第一本)到底揭櫫了些什麼東西。從第一集中,發現「手指識字」是他研究最深刻的主題之一,光是這部分就佔了一大部分。相關資料尚可參照石朝霖:人體潛能專題課程,或是找找「手指識字」;因為那次集體測試的報告在 BBS 上有公布(1999/08 by csddd),在 tw.bbs.sci.physics 等論壇找找「手指識字」、「高橋舞」也能查得到。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若是識別到一些「神聖」的字,例如「佛」或「Samuel」(撒母耳:希伯萊文「上達天聽」,或有一說是神的名字。)、「耶穌」等,竟會有看見人影、發光環等異象。其中有些趣味,像是手溫一定要低於34� ��才有可能成功;而「上帝」、「God」、「Jesus Christ」、「Buddha」、藏文的「佛」均不能引發異象,SAM(Samuel 的縮寫)與 Samuel 卻行;「老子」行,「莊子」就沒辦法了。他們自己說,沒辦法想到什麼理由來解釋這種現象,但識得的意象經由大腦整合後才讓受測者理解這點倒是沒多大爭論(假如是受測者認識的標的,可能會由受測者補完。);或許這些字出了特殊狀況,正是整合部分出的問題。只是,縱使可解釋成經過高橋舞等受測者的大腦二次詮釋,假如以連測試者與受測者都不曉得的語言來寫這些詞或字,而還是能造成相同結果,那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解釋?感覺上這似乎和集體意識有關,不自覺就令人想到Fate/stay night中的英霊系統:只有為人所敬畏、景仰等的對象才有能力。但從光看「佛」這字看不到人影,辨識某些法號時� �能看到,似乎也有可能是因為所指物的「本質」(本身的能力,例如「道行」的高低)而致。某些人說可能是當時在附近的一些「小鬼」的惡作劇,或許受測者看到的不過是那些東西的幻影。我的話,因為不喜歡「那世界」還存有意識啥的,所以可能會以(世上所有人的)集體意識來解釋;但這當然不是我喜不喜歡就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我還在觀望中。
這本書提到實驗結果,說是九、十歲時的靈感會「好很多」,而一過十四歲還能表現出能力的就極少;在國外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結果。這令我想起嬰兒的能力:出生十個月後,語言模式就定型了,在這之後學語言,困難度自然比較高。或許孩子也是一樣。另外,「大腦的入靜顯然是瞭解這個現象的一個關鍵,…」。啊…想當年,我在那時期幾乎都沒啥感覺(「八字太重」?!)。已經超過十四歲的現在,加上平常就沒怎麼訓練以本能或感性來認識世界,恐怕只能說我的靈感很低、沒有慧根了吧。因為平常就沒有「讓腦筋空下來」的習慣,練起來說不定甭說入定態,連共振態都達不到啊。那我尚能補強的,應該是盡量由現有的資訊搞通這些道理才是。記得有次爸媽帶妹與我到某佛寺,裡面的住持對妹說「很有因緣」,但對我卻沒說什麼,說不定� ��也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吧?
「道」可能真的和「氣」有點關係,而且那是可以練得的。但我不認為孔子的「朝聞道」指的是這一回事,孔子教學的內容是比較理性的,只在理解之後才承認;所以才說「不語怪力亂神」。老子是否真的有講到玄奇我不清楚(印象中是沒有??…),不過用「氣」來解釋他所謂的「道」似乎也有那麼幾分真切?(氣也是不可說、說不清的。)說到「慧根」,書中提到有的人天生比較容易進入「入定態」。不知道有沒有正在發功的人的腦波圖以及對其現象的假說。我想那應該不是入定態吧?看了那麼多,若是假設入定態使人的意識比較安寧,能接收外在訊息的話,是否他們的身體就已是特殊天線(電波系~←笑),不需入定即可使用?這些還真令人滿好奇的,只是和解開宇宙之謎到底有多少牽連就不知道了。假如以「無風不起浪」來解釋史上� ��一些奇特現象,那我們也許可以蒐集曾出現過的 type,確認一下真偽後,分類出常見的能力有哪些,然後依此來立假說解釋看看。說不定有些幫助吧?
以上面的說法看來,「人死後具有靈魂」說不定真有其事,而從「除了眷戀塵世,或不能接受死後世界之外,都能到達彼岸、天人合一。」「似乎沒有天堂地獄」,看來輪迴之說似乎有待商榷?倒是基督教沒輪迴觀哪…But,經過這幾天稍微看過,我總覺得假如真的連在那世界也能保有意識的話,那生前作過的事說不定也會一一累積,並造成影響。換句話說,還真的是「因緣不滅」了(這裡的業就不僅僅限定於善惡了)。所以,也不能就這麼放心的說「反正都會到那兒去的」。只是這樣又出了個問題:文化(包括語言等)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是否也會影響到那去之後的意識形態?那兒是否也還存有固執己見與偏見或爭端?那兒真的是樂園嗎?However,果真如此的話是怎麼個機制,該怎麼去理解等,I still have no ide a now.當下我唯一能作的,就是別留下遺憾。
李教授的研究,在他的個人網頁中華超心理學會有些介紹,建議去看一下(雖然與書中有些重複)。另外,還可以參考了解李嗣涔老師的研究與大師對談(1999年7月17日之「與大師對談」節目內容,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記錄整理)、在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議程的氣功與人體特異功能的科學觀論科學the Future Science & Culture Conference探尋宇宙深層奧秘(89版)新客星站的李嗣涔三篇文章人體特異功能:真或假氣功科學研究的回顧誠心正意摸索「怪力亂神」張展源:超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涵義(這看看就好)。
接著是撓場,又稱自旋場扭場的話題。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說,理論上可以到達任何一個時間點,就是可以回到過去並且跳到未來,還可以在空間中跳躍(就像部分被發現的幽浮,可以突然出現又消失,也可以違反物理定律地繞 Z 字形快速飛行)。中國大陸學者和李嗣涔相信,氣功和靈魂都是屬於這個層次,而在大部分情形下是與現今許多現有的物理理論相違背。西方所謂的神東方所說的佛中國所說的天,很有可能都是與這有關。">Jessypub: 天上.人間看到了自旋場這東西,隨後在尋找諸� ��的網站得到自覺的人的能量場的物理基礎再次得到這種場傳播的速率最起碼有光速的10^9倍的資訊,加上是數十年前因為作用過小被忽略(可參照爱因斯坦之后物理学的状况及其革命性因素,不過我從來沒聽過因為自旋場作用過小而被忽視的說法就是了。再怎麼說,假如有重力場的幾千分之一那麼大的作用,已經不可忽視了吧?!),被前蘇聯「秘密研究」,聽起來煞有其事的(笑)。是不是真的那麼神秘還有待証實就是。假如那能成真的話,說不定傳遞訊息到過去或未來就不是夢想了。

聽說第二集中李教授推論他所謂的「信息場」也就是氣功的場,或是靈界等,甚至於「あの世都是指撓場。宗教的神聖體驗等,並非空穴來風。也許,世上現存較大宗教的出現正如他所言,許多是有些具備能力的人帶來了神奇的體驗,再加上穿鑿附會、勸人為善以及教理宣揚。以這個角度看來,比較宗教學某些部分似乎並不是恰當的研究方法,真正要了解這些宗教,或許得先了解那個世界的事情。而且以當下狀況看來,就算是在這個世界中作實驗,還可以收到來自那裡的人回答問題,甚至於有人能隔空教學,傳授修行法則(第七章「師父找徒弟」)等等,這的確有些不可思議(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笑)。如前 所述,對前者我不予置憑,反正除了「意識能存在那個世界」之外也想不出有什麼比較好的解釋方法,但對這一點我依舊存疑。
而遠距通訊的部分,我倒想到,我們到今天都沒發現外星生物體,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發現更為便捷而能跨越時空的通訊方法,有鑑於我們現在發現的通訊方法過於不實際(比不實用還嚴重),他們認定科技或精神層次到達那個水準後才算是基礎的「高等文明」;所以宇宙間的「高等文明」其實都是用那種方式來溝通,而尚未到達那層次的我們自然完全無以知曉,甚至連他們正暗地觀察我們也不知道?(又是異想天開(-_-))
另一個打擊,則是說佛中提到的,對緣起的看法。記得當時我看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但現在再回去審視,就能發現這種說法需要依靠「沒有那個世界的存在」的前提。「人網恢恢」的新解是,說不定真有人能感受得到「那一層」,即使是最細微的牽連,都能感知到。對他們來說,世界是清明澄澈的,所以他們說「人在做、天在看」他們或許能看穿人的謊言、虛情假意,甚至是思想,以至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和我之前在構思的劇本內容相似)。佛陀所見到的,就是這番境地嗎?我和他的差別,會不會包括他有機會在靜坐中尋得與那裏的交流,而我卻是依靠現代科學才得以一窺皮毛?所以,他才提出因果論的嗎?我也許沒有機會知道。但這是個很迷人的想法。只可惜, 以當下的情況,大部分的人都沒辦法達到那境地,所以現在的「天網」並不嚴密,雖然說到真正的「天網」我並沒定見。
不知道為什麼(笑),最後也扯到了暗黑物質與能量的樣子。(第十二章:隱密世界?)談這個的背景知識可能要用到CLANNAD那時提過的 M 理論,也就是一直到現在都還沒完成的超弦理論進化版:解釋這個宇宙所有物質與能量的理論。假如「撓場」是真的的話,這個理論也有必要將之包含進去才行,但我至今閱讀過的介紹文章都沒提到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了。另外,掛在香港太空館下的香港大學物理系天文學入門課程:宇宙的本質能夠的話也看看比較好。實際證實暗黑物質存在的是去年年初號稱科學上最大發現:2003年2月Wilkinson 微波異向性探測器< /b>測量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資料,獲得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的宇宙微波背景全圖;WMAP 的觀測數據透露了宇宙的結構,也顯示了宇宙以71公里/秒/百萬秒差的速度向外膨脹,而且還在加速中;同時對宇宙的年齡也更進一步的估計為137億年±1%。NASA 的 Goddard website 有篇相關報導,不過 Goddard website 要移到 NASA Portal 去了,可能得搜尋一下。其他報導可在奇迹科学报道生物谷找到。這新聞被 Science 評選為2003年度十大科學新聞,從Science 日文版、< a rel="nofollow" href="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1350">Sciscape與宇宙のニュース2003年12月後半号也可找到相關報導。(我快變成資源搜尋機了(-_-))在What is the Universe Made Of?暗物质与暗能量中說到,WMAP 這次確定了「The contents of the Universe include 4% atoms (ordinary matter), 23% of cold dark matter, and 73% of a mysterious dark energy.」つまり、宇宙裡面得到的東西只佔4%而已,其他有很多雖然有質量,卻幾乎不與其他東西作用(包括光子)的暗物質,大部分則是能排斥重力,加速使宇宙擴張的暗能量。依 M 理論,世界還有許多次元包含在超弦裡面 ,而(某篇文章推論)這可能就是產生了暗物質等等,一些我們尚未瞭解現象的成因。有的推測這些暗物質是超對稱理論所預測的弱作用超重粒子。假如將物質抽出成為「真空」,但沒排除暗物質的話,真空也不能說是空的了吧。要因此就說這和撓場有關係是有點那個,不過也沒辦法舉出反證。

最近突然想到,現代科學依靠的是一套可以驗證的程序。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在控制了一切變因下重複實驗都能產生固定結果的環境。當然可以說「真金不怕火煉」,所以以這手續得出的正是我們所要的「真理」。但我們並不總是能確保「觀察」這個動作不會是變因之一(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說不定有些「真理」是我們不能以這種手段得到的。另一方面,就算到最後我們靠其他的方法終於得到了這條「真理」,卻沒辦法產生實用性(因為我們無法落實在現實測量中);那在遇到這方面的狀況時,我們到底需要的是哪種樣子的真理呢?這種說法有點實用主義,但假如這條真理不能對我們產生實用性,那對我們來說的意義可能就沒那麼大了─這點是無可否認的 。除非我們能從其他的方面找到利用這條理論的方法,否則很多人可能就會忽視它了吧。ま、這是題外話。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變革,可能就是必須重新審視過去的思想,對靈魂、「那個世界」中有意識的存在、「超自然」(也許他們並不怎麼超自然,而應該改成超科學。)等主題抱持更為中立的態度,甚至需要為他們也許存在而預留空間。(我不覺得我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辨就能推論出他們是否、又是如何存在的。畢竟,假如過去至今大部分的人類都可以的話,那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有這麼多爭端了。所以,「預留空間」是必要的,雖然這會使理論看起來有個破洞。)我一直都以理性來看這個世界,用哲學與理論來解釋。但很多其他的人則將自己落實於生活中。不可否認,在剛讀完的那一兩天,我真的有點興奮,簡直將之前在 Discovery 聽到的那一套,以及對其所衍生的推測都當作真的了。而且,因為意識到過去所建立的價值觀或許需要作番大刀闊� ��的改變,而顯得有點混乱與焦躁,有種馬上將現在的生活捨棄的衝動。但時間一久,發現對這題材抱持如此積極態度的,畢竟也只有那屈指可數的小圈子,而且對這剛剛才萌芽的領域,一切都還處於混沌狀態,無法下任何定論,不知不覺就冷下來了。只是,正如那幾天我自己所說的,現在的我只能處於觀望狀態中,我甚至到死都不一定能看到這場變革的終局。我不確定我是否該更改我對人性以及其終末的裁斷。雖然這些東西看起來和人性不會有明顯的關係,但難保發展下去兩者會出現交集。暫時,我還是會保持過去的論點,畢竟那是經過十數年千錘百鍊的結果。
最後該做個總結了:我對這些零零總總的看法與判斷。在看過他們的說法後,我想我的確不能一言以蔽之,說「沒有」就沒有。這絕不是說我就這麼開始相信「有」,但是我也確實還不曉得「到底有沒有」;所以未來我的相關言論會趨於保守。另一方面,說實在,就算真的有那個世界,我想也不見得就是撓場,就算證實撓場的性質,也不見得那裡面能存在意識體啊。從大統一論這「理想」的提出以來,我們一直只發現到宇宙中有四種力。縱使今個兒再添上自旋力這東西,在假設暗物質與物質幾乎不產生交互作用下,難不成要假設暗物質(那些基本粒子?)就是那些意識體的構成物,而暗物質還有自己的作用力嗎?或是說那些意識體不過像是種資訊,以 dark energy 的形式存在呢?假如連我們這個世界的基礎架構(作用力等)都無法束縛那些「� �識體」的話,我們又有什麼把握能保證他們的「思考」就是我們想像中鬼神啊、佛等的思考?或是說我們能保證他們的「思考」投影在我們的世界中,會在我們所能想像的範圍內呢?我們又如何能保證死後就能以現在的意識進到那世界?或者,真的能進去嗎?如果我們所以為的(識字實驗中的法號與光),不過是我們集體意識的投影呢?這些問題有的問得有點愚蠢,有的最後將被證明不是問題;但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是現在的我能解答的,所以我只能遺憾的說,我還在等待。或許我也得試試以另類的方法來探究宇宙,那看起來有可能會比科學還來的快些。只是,對於我們發現的這些東西到底是不是就是我們所想像的,我想我們需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去開拓這領域。
至於我現在的看法,老實說我還是不太能相信「力場」等等的能夠容許意識的存在,也不了解假如真的能這麼存在,那其機制如何。而且,我還是相信,縱使我們對「神」的印象可能有其真確性,但也不能保證事實就是如我們想像一般:或許大部分會和我們想像的差很多也說不定。當然,我還不相信「命運」或是「鬼神」,甚至對靈魂到底是否存在,我也只是改成「姑且一聞」的程度。(不是「迷不信」,只是絕不輕信─套個陳滌清教授的說法。)但我唯一確信的是,(重申:)或許我得為這種可能性作更大的保留,(需要假設,就算是有意識的精神體,也有可能自然的存在宇宙中。甚至於場合によって、之前「有意識的神」之假設也可能是錯的。)並且對相關訊息投以更多的注目吧!

不知是機緣還是啥的,看完書後隔天(或隔兩天)Discovery就播出能透視人體以為人治病的俄國女孩娜塔莎與偶爾可以使路燈熄滅的人。當時我還處於讀完後的餘波中,已經不是過去那般激烈的懷疑論者。我感興趣的看著自己是怎麼改變態度,來認知這些事件的。
娜塔莎的故事,美國的機構因為自覺實驗的方法不當而作了兩次,後來的一次娜塔莎並未通過門閥,而被視作不真實。懷疑論者不能理解他們,除了因為我們不了解這個機制,為何會如此,也不能解釋為何有的人有、大多數人卻沒有之外;另一個障礙是「我們不是他們」,我們不曉得他們到底是怎麼感知的,感覺到什麼、又在想什麼。但我因為已經有「氣」的預設立場,先入為主的觀念懷疑「這其實可能發生」,因此就無法不以這種新的立場來審視一切。對他們這種「功能人」來說,透視、念力等等的能力,或許就和看到、聽到與感覺相似,只是他們的本能之一。所以我基本上是站在受測者娜塔莎的角度來評斷。節目播完我的感受是,測試者對娜塔莎的態度不是很友善,而娜塔莎的狀況可能也不是很好。我還不至於做出「其實娜塔莎有能力 」這樣的結論,但我覺得,在這種實驗當中,實驗最好以誠懇,甚至於表現出有點信任受測者的角度;當失敗時能為受測者找些台階下,那假如受測者真的有能力,也比較容易施展出來。畢竟,能力與身體、心理之狀況都有關係。況且,就算受測者無法通過測試,甚至發現作弊也不應當全盤否認:「我們認定你沒有能力」,只能說「並沒發現」、「無法認定你有能力」、「沒有足夠的數據證明」;說明「也許你有,但很抱歉我們無法確定;可能是我們的實驗方法不適合你的能力,也有可能是我們的能力尚且不足。(世辞)」因為能力不代表德性,這兩者並沒絕對的關係。受測者也是人,在那種狀況下(一時之間無法使出能力)不會為了「表現出來」而耍些手段嗎?我想這是人之常情。反之,假如激怒了受測者,那實驗不但不會成功,� ��而只會更難進行吧。當然,也不能因為一兩次的成功而信以為真。這樣子的態度或許是比較好的,而不是因為現代的理論無法解釋這些靈異現象,所以排斥他。
只是,實驗的方法好壞很難去定奪。以娜塔莎的情況,假如認為不能用測驗的方法(會影響到他的心境),而採用裝作病人來看病,提供錯誤資訊看看他能不能指正,並且說出正確的狀況,這樣也不一定就是可行的方法。

後一個節目提示電磁波與磁場都會影響到人,而人的意識也有可能能影響到電磁波與磁場,甚至是能量與其他生物等。「氣」與腦波不同。腦波只是表徵之一,但意念控制氣,而氣可影響身外之物。因此控制氣的能力才需要訓練。(除了第一句化之外,都是我瞎掰的。)

很顯然,在看完書後,我對事情的看法與處置就有些差別。這不是個好現象,因為這同時表示我觀念尚不成熟。我只能期待未來未來這種狀況能減少,程度能降低。
2004/11/24 21:37-28 22:22,29 17:39初步潤飾

足足耗了兩三個工作天在寫本篇心得上。其實,花在讀資料的時間還比較多。為了寫這些,我幾乎看了快和書本身一樣多的文字資料。但結果卻不盡理想:可能因為時間過太久,而本文又沒能一氣呵成,感覺起來有點支離破碎,還有許多重複的地方。等到有機會再潤飾一下好了。至於造成的變革,我也沒能好好的形容出來。残念。
關於本文的價值:這應該是一篇暫時性的文章,因為這還是個(對我來說)很新的觀念,所以若有可能,我希望能在未來理論成熟時再對我本身的意識形態做全盤(包括細節)的修正。但如同上面所述,我可能到撒手都不會看到理論完成,所以當然不會有機會再寫一遍。加上我並不是很勤奮的人,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辦法從頭寫一篇;所以,這文章最後可能會被我塗塗改改個好些日子,最後終究還是給捨棄了。
李嗣涔在2005/6/22將接任台大校長,他這段研究特異功能的背景也被人質疑。我想這是無可厚非吧。但是,到底這些研究真偽如何,直到現在我都無法斷定。至於他研究這種有爭議題材的精神對台大校長這職位會有什麼影響,可能就需要深入探討過才能推測了。雖然以udn 校園博覽會 - 教育情報 - 大學校長風波 - 科學?騙局? Science 也關切這篇報導的討論也不無道理,但李嗣涔的態度到底夠不夠公正,我想就因為不是那麼好評騭的,所以才有機會被推上校長吧。無論如何,光是以「研究特異功能」為理由就� �非議人,我想是站不住腳的。
2005/6/18 14:26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Monte-Cristo)=?UTF-8?B?IOODrOODk+ODpeODvA==?=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Monte-Cristo觀看原來的格式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Le Comte de Monte-Cristo大仲馬等人原著的小說。很遺憾的,我對通俗(流行的)小說沒興趣(例如 Harry Potter),因此之前一直沒接觸。(當然,這樣的說法用於此作並不洽當。只是,比起直木賞,我更喜歡芥川賞。)這次因為入手巌窟王,所以也一起找出來看了一下。
大仲馬原作中有時使用了說書的語氣,或是說當時那種在報紙上連載的風情(事實上本作正是1844年完成後開始連載)。有時候這種刻意的描述會表現得過於做作。幸好不是很濃,否則嚴重一點就會變成史詩一般;在Fate/stay night提過,我對這種手法感冒。
本作被認作 Dumas 最高傑作之一,當然這裡面少不了摻雜一些對人性的深刻描述,例如 Chapitre XXVI 中 Gaspard Caderousse 與妻子對「要不要說出來」的天人交戰。即使知道會有危險,他妻子也只能「倒在圈椅裡,像是已筋疲力盡了似的。」又如 Chapitre XXVII「"那麼,"教士(Dantès)帶著一個痛苦的微笑說道,"一共是十八個月了。即使感情最專一的情人,也不過只能如此了。"然後他輕聲地背出了一位英國詩人的詩句:"軟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指出人畢竟不可能完全不改變。(只是我懷疑假如把 Dantès 說的那句改成「人的忠貞,畢竟只能維持這麼久」,然後形同裁判書的 Caderousse 那番話別那麼稱讚 Mercédès 的話…暗い、暗過ぎる!(-_-))跳過中間一些如同莎士比亞劇中會出現的語句外,還有述說世間險惡的「"說真話,"唐太斯說,"你使我太寒心了。難道世界上真的遍地是老虎和鱷魚嗎?"」「"是的,但兩隻腳的老虎和鱷魚比四隻腳的更危險。"」以及最後:幸福與悲哀都是相對(性)的。因為有了痛苦,方知快樂的美好;相對的,久處闊綽生活中,則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當然,最有名的或許是最後那句: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以前,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 等待 ' 和 ' 希望 '。這些都相當有趣,(雖然我不確定最後那句美歸美,有多少真實的成分在。我是指,我不懷疑有,但我覺得並不是全部。)不過,再好好的看一下,無論是莎士比亞或是他,大家好像都喜歡挖人性的黑暗面啊。不是說每個句子都是,只是,大部分逃不過描述這些東西的命運。更有甚者,令人印象深刻的總是這些描述人性弱點的智慧箴言。而本作又因主角性質的特殊,諷刺愛以及許多甚至是正面的情感之類的語句特別多。除此之外,還有像是「這就是我們向讀者們介紹過的當時巴黎社交界的情形。」這類型的(當然是說他們多麼的華而不實)。
不說劇情曲折集高潮起伏的安排(雖然這可能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部分),本作可說是主角 Edmond Dantès 經因緣際會,化身為清らか、誇り高き復讐者、進行嚴密計算後的復仇活動之過程。Dantès 藉著有錢可使鬼推磨與利用社交工程到處打聽得來的人際資訊、結交對對方是「刎頸之交」,對他卻可能不過是用來復仇的工具、加上本身天賦等,表現出「我就是夠氣派、體面」的態度,循循誘使惡人走上絕路、借刀殺人。(說好聽一點是絕對不沾自己的手,讓惡人持續以惡行自找死路,甚至自相殘殺。)其論理基礎就在「善惡有報」,簡單的說就是報私仇。而事實上那些人會被 Dantès 抓住把柄,也不外他們除了陷害 Dantès 之外,還有許多過去的惡行或是當下的貪慾。也就是說,本作提醒了我們,「惡人不會只犯一次罪」。Dantès 自詡為如同� ��運一樣冷酷無情、執行報應的上帝使者;但到最後他也覺悟到為了他的報復,有些原先與他沒有太大冤仇的也被牽連後,他亦嘗試幫助那些似乎沒有得到足夠回饋的人(雖然那終究還是算做回報過去幫助過他的人)。這也是部古典的小說,讀者們與主角一同思考,立於主角的處境,而將陷其於不義的人視作壞蛋而不能多著墨與深究其內心,而且壞的就是壞到底,好的無論如何都剛正不阿;就算是較沒定力的 Caderousse 也不能例外。當然,我不是在指責,因為這沒什麼對錯,那時代還不那麼流行對人的心理剖析;而且,對反面人物著墨太多,讀者就不能很心平氣和,甚至興高采烈的迎接他們的破局了。以這點來說,本作多少蒙上了點商業氣息:有多少人不會在發現 Dantès 矇騙過一個又一個過去陷害過他的人� ��後,報以熱烈的痛快感呢?只是,貪圖利益好像本來就是生物性啊。差別只是將什麼樣的東西視作「」罷了。就算是「利益眾生」不也是「利」嗎?
在內涵部分,本作除了說明人網如何的如恢實密之外,還描述了一個「只要等待,別絕望,抱持不懈的堅決毅力並好好把握住機會,總有一天理想能實現」的好故事。Dantès 雖然蒙受不實之冤,但他有機運,有能力,靠著本身「代天執行者」的信念,最後他甚至―以他的說法可能是―得到了上天的原諒,而得以在完成復仇這罪惡後,還被承認積有福報的活下去。所以,作者其實是在代替他所以為的天道,承諾了這類復仇的合理性。當然,讀起來愉快的觀客也不例外。只是,這絕對沒必要自責。因為,不這麼想的人是不「健康」的。也就是說,是不正常的。本來,我們就是以眼還眼派的,而那是一開始,也是最簡單的處置法,如同 Villefort 與 Monte-Cristo 的第一場辯論。不知何時起,人們懂得以禮義掩飾並遮蔽自己的本性,為了要確定一切、減少 糾紛等等的理由,所以才出現了繁瑣的法律條則,雖然那又是另一些爭執的開始。Dantès 假如不以這種方式執行復仇,以他那些昔日友人的地位,他的確是不容易完成「天理的伸張」。但妙就妙在他不但以溫文儒雅的紳士手段達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並且過程高潮起伏,令人拍案叫絕。(…我是不是用太多不必要的成語了?(-_-)請原諒我這點矯情做作。)在這之前、之後都有許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作品,以及暗中「設計」他人的謀略故事。可以說,尋求公平公正以及「人網」的完滿早已是人類共通的基本信仰了。在這類作品中,有部分就像本作一樣,將復仇的烈焰置於愛情之上;他們的重點不在於這項小說中最最普遍的主題。對命運遭受作弄,人生已經不能重來的 Dantès,他早就失去包括親人的一切,所以在他眼中自然是沒有愛情� �雖然我總有點覺得 Haydée 的部分如同十年計畫,不過老實說原作中他的分量少的可憐。Dantès 結清了上一代的恩怨,而留下年輕的一代;他對下一代的安排總令我不禁憶起 Les Misérables(de Victor Hugo, 1862)。只是最後竟然又和 Haydée 在一起…其實我覺得最好的安排是 Les Misérables 中 Cosette 那種的:刪去那「上帝有允許我擁有愛情」的兩三段,然後使 Haydée 能愛上(或許是 Dantès 安排的)另一個有為青年,最後遺下財產的 Dantès 不知去向,這樣就太完美了;Les Misérables 在這點就作得好多了,人世間畢竟不是什麼東西都有回報的。我不否認 Dantès 的愛情令我有做作的噁心感。既然提到 Les Misérables,以「不復仇」這點來看,Jean Valjean 比 Dantès 似乎更具人道精神。But, however, Jean Valjean 本性善良但「原來就是有罪的」,因此也可以說是兩作的主題不一樣� ��:Les Misérables 重點在描述現實人性與良心、人道救贖,本作則在復仇與感恩、善惡報應等。
這部小說中到處都在算錢,所以對當時的幣制與其所代表的物價可能需要先研究一下比較容易理解。說來,那時代許多小說好像都是那樣。記得之前還因為如此,為了看小說而整理出換算表。
2005/8/12 19:20

巌窟王

動畫版的改編省略掉前言,從 AD 5043, Chapitre XXXI (AD 1838) 開始進行;除此之外還縮減了許多情節。這部分起,原作大致和Война и мир一樣,從多人角度切入,但動畫版卻主要將主角設定在 Albert de Morcerf。除此之外,動畫改編與原作最大的不同,大概是在結尾部分,原作讓 Dantès 活了下來,而動畫卻在#23以不是很體面的方法終結掉他。或者,在我的看法,以另一個角度來說原來卻可以是相當心地よい的。
結束掉エドモン・ダンテス的存在這點我頗為在意。這次改編重新詮釋了腳色的地位與意義,包括許多重要的,甚至是主角。而這對內涵,亦即作品的意義部分也有影響;很大的影響。除了將善惡刻畫得更為分明,也特意強調了「救いなんてない」,或是「救いなんて要らない」。第一幕公開処刑中伯爵的「ただのゲーム」…對於這段,普通人的處置法應該會是「就算我們本身也為人所玩弄,甚至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就在玩弄他人,也不可恣意將之當作餘興。」重要的是,我相信原作的精神也是如此:原作在觀看處刑的一幕,Dantès 縱使詛咒人性的那分悲哀 ,卻並沒有要藐視生命的意思。動畫這麼搞,反而混淆了原作的精神,變得有點在諷刺人性與人生了。除此之外,還有太多的作為,使觀者有モンテ・クリスト伯爵根本就是無法自已、一心復仇的魔鬼這樣的感覺,搞到最後連屬下也看不過去,而想請アルベール解救主人。原作可不是這樣的啊!在這方面原作處理的方式好太多了。例如 Chapitre LXIII,中 Dantès 邀那幾家到 maison d'Auteuil 去晚宴,他除了使人有無以言喻(也說不出口)的不安外,一點也沒帶給這些人不愉快;但動畫改編後表面上就沒那麼平順了。相反的,動畫中他的處置使人有他不夠滑順的感覺。也就是說,有點失去了那種「紳士」的風度,而不時起齟齬。除了ダンテス與主角アルベール之外,像是當作主角另一半的ユージェニー在動畫中被過度美化以符合改編的劇情,被迫死� �的フランツ(原作中可沒提到他死),被美化的ドプレー、占有相當大戲份的ペッポ(名子是似乎是原創,原作中僅在狂歡節那段表示「農婦」,只是和原作兩相對照起來似乎反而是負面因子。)、比起原作更格好いい的ベルッチオ、剛開始登場時稍微被抹黑的ボーシャン等;假如改編的好倒也沒什麼,只是在原作之後再來觀賞,很容易察覺其中那些許的違和感。或許,原著的分量畢竟太多了,其精神沒辦法就在這麼幾集中完全表現。
只是,我總覺得真正的原因不是「沒辦法」,而是在 staff 為了迎合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的觀眾群,所以才硬把主角改到同樣處在青年時期的 Albert,並且為了顧客取向,在這部劇中增加溫柔鄉甜蜜的分量,而加重了 Albert 與 Eugénie 兩人間愛情的比重,使主役の愛は実る。原作中,Eugénie 最後根本就逃到義大利的修道院去了,固然不知道他與家庭教師是否有同性戀,但他更為重視自己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是真的。所以,動畫中拿 Albert 來綁他,我覺得根本就是降低了這個劇本的層次。除此之外還有太多的要素;老實說,我覺得這是個不算好的改編。
…好吧,我想說,因為原作是以成熟的 Dantès 為主角,だから青二才の主役に共感出来ないな。どうしてもね、お前より、あの方は涙さえも出てこれないんだぜ。(或許正因這種感覺,我才有讓自己陷入不幸的癖好吧:我喜歡比別人不幸(-_-)。)但除了先入為主將 Dantès 認作投射對象,アルベール實在也太過衝動了。
也因此,ダンテス的死可能是被設計的:動畫版的主角不是ダンテス,他在裡面甚至變得有點像「指導者」一般的地位。是故讓他死去,可以達到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之中那種效果。そして、その肝心な死因は、正如#23極力表現的,ダンテス為アルベール的「大愛」所感化,(其實我看到這裡已經快吐血了。倒不是因為某些人所說的ボーイズラブ而起雞皮疙瘩,而是因為將原作都沒表現的東西硬是扯進來,結果就是四不像。)致使他從象徵「復仇」的巌窟王手中解放。用不著說,我自有自己身勝手的解釋,不這麼做的話實在難消那鬱悶之氣。這部分解釋將在後面提到。雖然動畫中的ダンテス變得有點像小丑一樣(會這麼想是因為我實在不能服氣),但從原作的內涵面來說,Dantès 因為並沒那麼的過分,(沒有� �自殺害仇人,對某些在懺悔之後留其生路。)並且後悔因自己而遭受波及的 Mme Héloïse de Villefort 與 Edouard,還盡力報答 Morrel 一家,所以他最後得到救贖,活下去接受 Haydée 的愛。動畫中這層意涵已經被破壞掉了。替代以アルベール向巌窟王強調「恨不能解決事情」。只是,原作中的 Dantès,正如上面所提,某些部分(縱使不多)有點脫離「愛恨」,而進入「人網」的範疇了。就算硬說起來,我也不覺得動畫要表現「巌窟王因為過分的復仇而失去救贖的機會」或是他最後得到救贖。事實上,本作的腳色們幾乎都沒有得到「救贖」這安慰獎;像是エデ,那個真的算嗎?對ダンテス來說,更是「あの日から止まった時間は、もう二度と動き出さない。」有的,大多也是因為受到 staff 的青睞,並且還都不是重點。ま、從一� ��始骷髏的月亮就應該要有心理準備了:這是個多麼殘酷的世間啊。話說回來,原作中對配角(人生導師)l'abbé Faria 的處置也差不多,都沒能得到應有的境遇。只是,比起 Dantès,Faria 沒有血海深仇罷了。這麼說來,因為原著這個不良示範,倒不能怪動畫了?
以我的角度―我不否認這樣是過於美化了。要不這麼說吧,「完美的動畫版」の場合…―アニメの中の巌窟王は一寸「宇宙の真理」のような存在になるよね。最後までは。活過千年的巌窟王其實已經是「天道」的一部分了,是故不滅矣。就算在那崩壞的地下,ダンテス似乎已死去,他都已經「昇華」。それは、独りきりでも、友はなくても。その真理は語らない、表すこともない。以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故事不過是一代換一代而已,而エデ的王國如何如何也不是重點。範圍放小點,頂多就是以好的一代換了差勁的上一代,而誰又能說下下代如何呢?歷史總是不斷重演的。如今,巌窟王可能已經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著新接棒的人們,甚至已經將眼光放在還沒到來的未來了。
動畫勝過原著的部分倒也不是沒有。我最欣賞的是那句「……必然ですよ。この世に偶然などありません。全ては…『因果』なのです。」也就是說,一切都在巌窟王的算計之中。原作雖然有相似的意思,但沒出現這句。而原作到後來越來越明顯的描述 Dantès 一些(諷刺性)舉止的意涵,在我也有些反感。動畫在這部分並沒比較好,我一直希望能達到完全看不出モンテ・クリスト伯爵有什麼心理波動的程度。另外,DNA 那段在當下可謂幹得不錯。可惜原作那時候 Villefort 的罪還只能用他本身的不阿來定讞,這樣的證據過於薄弱了。在今天,就能像動畫一般,利用 DNA。雖然,假以時日,DNA 可能就會因為有辦法造假或是沒 DNA 可驗等而無效化。
OP「We Were Lovers」總令我想起 Chopin 的Études Op.10-3,離別曲。曲調還算不錯,不知這分相似是否有特殊涵義?相對其他動畫,本作對衣服花紋與色彩的處理相當特殊,聽說有點像是拼貼上的。ま、不是不能接受就是。只是,「待て、しかして希望せよ」的出現時機使我覺得很做作。原作中,這句話是最後,Dantès 嚐盡苦痛所得到的人生哲語,但在動畫中卻在二十五年前ダンテス寫給メルセデス的信中。…這根本就是破壞意境,連這句話到底有什麼價值都搞不清了。而這樣的作品,竟還贏得「東京国際アニメフェア2005 東京アニメアワード テレビ部門優秀作品賞」。(-_-)所以,這次的改編真的相當糟。無論如何一定要觀賞的話,別忘記原作也得一併看一下。
2005/8/13 17:04

2008年1月17日

ちさ×ポン (chisapon)=?UTF-8?B?IOODrOODk+ODpeODvA==?=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chisapon觀看原來的格式

ちさ×ポン


ちさ×ポン

我對少女漫畫興趣不很大,但近來有一些異色的作品,所以偶爾也會翻翻看看。本作剛好是近來嵌った的寝取られ(これで嵌るの?なんて哀れな…),所以就隨意掃了一下。這是一個失守處女的醋罈子卻終能不被超愛他的男友離棄的故事。其間我多次覺得這男的未免太世離れ了吧,有這麼懂得マナー的男人(好吧,不是「懂得」,而是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其作出的行為總是能為對方著想。),世上一定會少很多哭泣的女性。不過相較之下少年漫畫更多天馬行空(或說的更清楚點,天方夜譚)的(戀愛)表現,所以女性漫画這種程度算是很好了。何況,平均說來給女性看的都會比較實際,例如本作最大主題之一就是浜野千砂在失身之後兩人的悩み,在給男性看的漫畫很多都 是以二股、三股等等腦殘的處理帶過。
以本作中的情形,我在姉恋模様即之後所歸納的「交往是一種責任」觀還是可以行得通。也就是說交往算是變相的「使對方幸福」契約,(做到什麼程度見仁見智,但最起碼不應該因為對方沉迷於另一個人就放棄。當然更甭提妒忌吃醋啥的。)基本上可以從中獲得的東西是心靈的慰藉(某些人還包括戀愛的激情)。最近恰好也想整理一下至今一些「不結婚的理由」。雖然很多人說兩人的相互扶持對人來說很重要,但對於感受不到人情的我(不幸的故事看太多了?),這種小鹿亂撞到頭來只是 nothing,甚至可以說那有如惡魔的試練或毒蘋果。是的,就如同受魔鬼引誘試探的人(不是特別指佛陀或耶穌),假如接受了,那就只好吃不完兜著走。啊、這麼說來,我果然不是「還沒有付出的覺悟」,ただ、そんな渦に巻き込まれたくないだけか も。未來或許會因為沒將這契約與貞操視得如此嚴重,或是下決心自己「也有能力讓人幸福」而放鬆;但難保又有哪天會覺得就算不必如此重視契約,也沒必要多惹羶腥。畢竟拖人下水總是不好的。
我並不是為了不婚而不婚,但有可能真是因為看太多奇怪的文學作品,高中時期就意識到自己大概不能結婚。那時候覺悟不夠,自認個性也不適合。但後來漸漸討論到更多問題,於是才加深了這個決定。在我比較喜歡的文學作品作品中愛情常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是有點像幼稚園點心時間一般的甜食;畢竟都是過來人。

因為有了覺悟,所以才會以「契約」作為依歸。並且如之前所言,我相信友情以及男女朋友也是這樣的契約。所以為朋友著想是不能要求回報的:既然要與人作朋友,就要有相當的覺悟。但我腦海中突然冒出,就算不是自己主動的交往,「被人愛上而無法使之放棄」或有把柄落在人手上被要挾(這就是自己的過失了。但有時候還真是沒辦法。)的情況似乎也是種類似的契約。舉例來說,為了心愛的人而跟蹤、作出非理性甚至不能挽救的事等,這些雖然不是自己願意的,但卻都是因自己而起。所以我連交往這種事都不考慮。並不是不結婚或不上床就好,實在是連存有好意都碰不得。

本來對這作品不準備寫東西的,但聯想到一些過去不足處,所以才順便提一下。當然作畫或是作者本身要表達的就不是我的重點了。因為整篇都是我的感觸,自然也不是對作品本身的感想。事實上我根本也沒看到完,真的只是隨便翻翻。不過對於會作出這種題材的女作畫家,我的想法是看過一次很好,但自己大概不會看第二次了。觀賞本作的男性不知道會不會有點難受,畢竟千砂好像不怎麼知道要以正確的方法來愛本田良仁。是不是因為中野本身是女性,或者這是故意的(像是要警告大眾「別以為女孩都是清純的!」之類)這點我不曉得,但假如愛情是自由的而非一種契約,我並不是很能理解千砂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價值。除了情人眼裡出西施、日久生情這些可能性之外,我想本田很可以找到性格更好的女孩,除非他� �慮到「讓對方欠自己」之類的因素;那就過分工於心計了。當然,我還是要模擬一下自己是本田的理想情況:失身後我應該不能拋棄千砂。但不是因為愛他,而是為了陪他走出陰霾。可以的話,等待另一個更適合千砂的人。…好吧,這看來是我的底線了。要讓對方「永遠幸福」看來是有些難以接受。假如兩人間的信賴很重要的話,那麼難保千砂不會有另一次。當然,就算要離,也應該是千砂自願(而不是自暴自棄)離開。
對於本作影響,中野純子『ちさ×ポン』這篇可以參考一下,雖然這篇看來也是站在男性的角度。至於作者的本意(或是有沒有),沒詳細考究的我並不能說大話。只是,假如要以「一部完善作品」這樣的角度來評論本作的話,個人覺得本作相當失敗。不提價值觀可否自圓前說,現實中可是很難遇到如此男性的啊(難怪他叫よしひと。人良過ぎ!),基於兩人之前的諾言,通常不原諒才是普通人的選項。就算是我的理想,也沒辦法持續到結婚啊。要說寝取られ的話,那過於痴呆的男性像也引不起我悶え的刺激感。事實上本作的網上評價,不論男女似乎都不甚良好的樣子。但本作確實也激發了我一點感觸就是。
2008/1/3 23:42:26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Byousoku5cm)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Byousoku5cm觀看原來的格式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a chain of short stories about their distance

この作品には色んな speed がある。タイトルはその speed を点出し、「生きるスピード」や貴樹の「二人はただ心の距離を増やすだけ」、もしくは「どんなスピードでも君に追いつけない」と言う気持ちを表す。今度のネタは普通の日常だ(アニメを作ることを日常にする自分を示すって新海が後の interview で)。国連宇宙軍も蝦夷の「塔」もない。宇宙モノは…まあ、まだあるんだが、それもそれで普通だ。もしかしたら、宇宙モノは一種の symbol じゃないか?
シナリオは…相当典型的な男の子の片思いだ。叶わない夢の物語、Le Comte de Monte-Cristoのように、金色夜叉のように。こんな物語には、男は何時でも前へ進めなくて、ただ元の所に止まり、漠然と生き残る。ただ元の人に思いを寄せて…届けられないのに。もっと極端になれば、その命を全て一人の女に費やすこともあるのだろう。(この作品に貴樹はとうとう彼女を作った。だが、心は通わなかった。)そしてその叶わない過去を追い続け、やがて全てを失う。新海の作品は元々淡白なものだから、金色夜叉のようにドラマチックな怨みも、人が死んだなんてことも、全然出てこないんだ。でも逆に現実の酷さを静かに語れる。
この数年間、とにかく前に進みたくて」この前のほしのこえもそのような台詞があった気がします。新海は本当にこんな男を待たせるものが好きだね。ハッピーエンドはできないんだそう。それは、こんな悲劇こそ人の心に残れる、優美と言う感覚を呼び戻すのじゃないのか?

はっきり言って、水橋研二さんと近藤好美さんの声はあんまり子供らしくないんだね。その幼いトーンが感じないんだ。(素人の声優では?とさえ思った。すみません。)でも新海は満足したといった。それはそれで。まあ、画面の緻密さと並べば、そんなのは大したことないんだ。それに、前の作品よりキャラの顔がよくなった。これでたとえトップクラスとは言えなくても、綺麗と言ってもいいよね。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の西村貴世に感謝だ。
緻密さと言えば、深青の夕景、空のgradientはすごくいい感じ。第二話の海はそこまでしないのに、どうしていつも空だけ?ロケハンKANON以来時々耳に入る話題が、今度は確かに多いな。「感情移入しやすい」と狙ったが、外国人の私にはさっぱり。「こだわっている感覚がない」、「ディテールを省いています」と新海がいったが、ここまでよく出来たのも、他のアニメは全然付いていけないね。(制作時間があまりにも違うんだ。)

桜花抄」の先頭はまさに「兩小無猜」と言うべきだろう。大切したいものがあるだから。大人になったら、時々極自然的に諦めをつく、明里のように。今は携帯やネットや、WebCam もあるんだから、本当はそんな苦しい思いで済むことはないんだが。ま、新海が語りたいのはその、離れ離れの感覚だな。ほしのこえ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もそうだったように、テーマは「スピード」や「距離」など。貴樹は膨大の時間と距離感を感じた。こんな甘酸っぱい切ない気持ちは確かに恋とでも言える� ��だろう。しかし純愛は必ずしも実のるとは限らない。
駅で貴樹が電車を待ってるシーンを見るとどうしても違和感を覚えますね。確かに日本では皆順番を待つが、ここにはそんなしきたりはないよ。(いや、あるんだが、従う人ほとんど見かけないんだ。)皆ぐるぐるっとね。民族性以外、私の住んだ街の電車は正確に定められた所で止まるとは限らないのも考える。いや、これでも民族性かな?職員も差不多先生とは考いたくないんだが。

この手のシナリオは何時も女の子が先に嫁ぎ、幸せをつかもうとする。(ある評価が面白かった。「男の恋愛は名前を付けて保存だが、女の恋愛は上書き保存だぜ」だっと。他にも「男は小学生の頃から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ぐらいしか進歩していないのに、女のほうはどんどんどんどん先に行ってしまうのだ」などなど。)多分男性は社会的に経済地位が自由的のも関係あるんじゃないのか。女の子は遅れば、老後の安逸のチャンスを逃されるだけ。愛よりパンだ。でも、それは現実と知りながら、あの指輪を見た、確信してた時、一瞬、とても切なくな った。私もまだまだ若い男だね。第三話のこの後は、この chain の中で、私の心が一番痛む話。感傷に浸るのはいいが、この世には元々宿命的な恋なんてないんだ。あれは若いものに見せかけの映画や小説やアニメのなかしか探せない夢のまた夢だ。現実の中に、こんなのがあると言っても神のちょっぴりな悪戯のようなもの。それにあれは本当の試練を受けなかった仮相とでも言えるのだろう。それでも人は皆満足した。
だから、約束を交わした幼馴染たちよ!もし異変に遭って、離れ離れになった、または二人の間に強い絆が結ばれていないときは覚悟する方がいいよ。二人は身に纏った本質しかこの世界に抗う術ないんだ。それはね、そんな若くで、襲い掛かる変化に向かい合う方法を持つ、土壇場で本当に大切なことを守りきれる者はあんまり、少ないから。

「いつまでも過去に生き続ける貴樹の方が悪い」と思うかたもいるのだろう。そうね、明里にとって、二人の間はもう綺麗な思い出になったのに、なぜ貴樹は未だにそこまでこの過ぎ去った思いにこだわり、腐った今として力尽く抱き締めたいのかね。それで抜け殻になっても。「愚痴だ。そうしたから自分の人生を束縛しました。」「それに三年間付き合い続けた彼女の水野さんにも大変申し訳ないじゃないの?(彼女こそ三年間この駄目男に費やしたよ!)」「彼は前へ進むべきだ。」と思うかたも大勢いると思います。でも、こんな人だから、純粋でいられるよね。姉恋模様の「正しい夫婦の在り方」に参考して下さい。)いや、手に入れたら違うものに変わるかも。
「コスモナウト」は貴樹の執念を示すためにあったのかね(違うんだが)。二人の結末に私が言えるのはただ、もしそんなに彼女が気に掛かるのなら、手を離すことなく、確り抱き締めよう。愛を惜しむことなく語り合おう。一言「俺を待ってくれない?君を手放せしたくないんだ。いつかきっと君を迎えに…」と言ってやってもいいじゃない?(この、根性なしが。)諦めたら得られるものではない。だから行動せよ。諦めなければ、求めるものもすぐそこだ。現実はただそんな醜い、いや、現実らしいことだけ。
最後に貴樹は心を解放したと思う方もあるんだろう。しかし私はそうおもえない。彼はこの先もそんな悲しみのかけらを持ち続けて行くのだろう。そう。たとえ前へ進むとしても。救いなんてないんだ。意外がない限り、この先十数年も(もしそこまで歩けるのなら)変われるものはない。

天門の音楽は前から気になった。静かで、旋律もいい。ピアノで演奏するのは好きなようで、常にピアノ曲を入れる。ただ、アレンジというより、同じ旋律が繰り返しのような感じがした。アレンジのつもりかな?そういえばこの前「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もそうだった。
山崎まさよしの「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は第一話その時代の唄だと分かった。この唄が流しだした時、曲の境地をもう一度、違う意味で解釈したと思った

この物語は貴樹の無力さを力いっぱい語ってる。なんとなく、「棄てられ」に弱い私に、しっかり届いた。これからは、こんなもので心を揺らがせないようにするほうがいいな。
2007/7/30 16:30
もう一度見たんだ、断片で。今度はやっと感情移入しなくて済む。あの時は彼女の幸せぶりに苦痛さえ覚えたのに、今度はすっきりした。そこで、もう一度貴樹の心境を推察するようとした。
貴樹はもしかしたら、最初からやけになって、明里と結ばれる可能性さえも夢みていないのじゃないか?(もしかしたら、もう彼女が結婚したことも知ったんだじゃないの?彼女は彼の気持ちを気付いていないんだがね。)それで本当に駄目人間になって、最後はやっと自分をその虚しさから解放したいと思って。
しかし彼はそのまま、やはりあの傷から逃れることはないと思う。その悲しみから抜け出すには切っ掛けが必要だと思うね。
前は言った。貴樹と共感することは私の甘さを示している。と言うことは、私の心にまだ隙があるから。まだまだです。
2007/8/1 17:13:3
この文章は KOYAMAX さんに訂正してもらいました。まことに感謝に絶えません。
どうやら私は自・他動詞の扱いにまだ慣れていないです。

こもれびに揺れる魂のこえ (KOMOREBI)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KOMOREBI觀看原來的格式

こもれびに揺れる魂のこえ


日蔭下搖曳的靈魂
一開始的安排有點動畫等級的氣勢,好像將會經歷一番奇幻的歷險一般。結果…當然是沒有啦。這部作品和KANON開始的一系列心に届くAVG,如SNOW一樣,都以夢境提示著已被掩飾的過往;而這些悲哀的過去,在故事進行中,漸進揭露。這也無妨,反正我也不是很厭惡這樣的處理法。只是這部的情況形同後話。和 KANON 不同的是,那段深藏的過去僅被稍微提及,而嶄新的現在卻沒有什麼進展,不過是一個收尾罷了。以獨立而完整的「故事」來說,這無疑的是一個致命傷,除非這作品和無間道一樣,還想出個前話。假使那樣的話,總覺得那個「前作」會熱血的多。通常這樣的作品,就算沒銜接過去的事件持續發展,最起碼應該會將過去當做告一段落,因為因果關係而產生新的進展,否則就沒啥好提了。故事幾乎沒向� �拓展,僅僅靠著有書房的 episode,卻連相當於 TrueED 的コハル storyED 都隨隨便便的以「分かり合う」作了結,過去有如被塵封一般,使得之前夢境的鋪陳白費,也使這部作品無法稱的上出色。但這部作品還是有勾引(引っ掛かる)我之處:在溯及過去的部分,從平靜卻暗藏不穏の気分的生活,到真相的揭露,這段寫的不錯。若不是急忙作了結的話(因而感覺有點短),應該還可能做出更奇幻玄妙的劇情。
很遺憾的這部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內涵值得一提,複製人等的題材,DoNoR描述的更深;說要「愛を求める」,雖然都是純愛,但讀到コハル的部分,突然覺得這 H scene 好像有點牽強。這樣也能算是「愛」嗎?總有他們只不過是在互舔傷口的感覺。

系統某些地方相對來說作得很不錯,像是畫面的質感、某些系統設計如點兩次可覆蓋已存在的 save 檔等,可說得上是別出心裁。但像是特別在 CD check 下的功夫、鍵盤的對應不足、skip 速度過慢,卻造成進行時相當程度的不便。另外,好大的 save 檔…叫我們怎麼退避(備份)啊?(意地悪~←笑)
雖然 CG 非常的萌え,背景 CG 也很有氣氛,但 HCG 好像不怎麼令人覺得賞心悅目啊。令我想起了鬼哭街白詰草話
音樂都相當輕柔,ED 除了前奏與主旋律不太相接外,也相當不錯。

印象最深的?沒什麼印象。但假如說到最爆笑的,那當然屬手紙を読まないと即刻 BadED だ(笑)。第一次跑完,之後就快了。這作品雖然有點小巧,但還是不太合我口味。CG 對某些人來說或許不錯,但對山本阿姨派的可能就不夠精緻了。假如有對奇幻題材有興趣的…其實我還是推薦,倒不如選其他作品來玩吧。

最近因為比較常上網,更新了不少東西;但也因為攻略期間拖太長,這種情況下不太容易搞出什麼好的(まともな)心得。昨天更新後,輸入法已經自動變成微軟新注音輸入法2003。這個輸入法比前一版2002好一點,雖然標點輸入仍舊いまいち。總覺得比起來日文的 IME 還是好太多了!


俺は彼女を信じてる! (OREKANO) レビュー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OREKANO觀看原來的格式

俺は彼女を信じてる!


俺は彼女を信じてる!~遠距離恋愛のススメ~
最近常常會想到理想夫婦的問題。會玩這遊戲,除了寝取られ因素外,副標題「遠距離恋愛のススメ」也頗為引誘著我。正如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所揭示的,距離―無論是實體的或是心理的―對相愛的人來說是很大的試驗。從遠距離恋愛のススメ的アンケートの集計結果,填寫人大多是一年內的伴侶,我不禁懷疑普通是不是在兩三年內就不保了(當然也有可能是那之後的沒心情沒時間或是不屑於填這種問卷)?果然現實的打擊總是接踵而來?不過,對某一方說,這反而是種機會吧?
まあ、越是思考這內容,我就越有種感觸:兩情相悅的結合,從來就不應該會是什麼快樂的事。甚至於也不會是「幸福的負擔」,而是不得不盡的義務、束身的契約以及非得償還的債務。所以假如沒有覺悟,還是別輕易說「我愛你」比較好。那麼,是什麼樣的責任呢?雖然又多考慮了一點狀況,不過姉恋模様中「正しい夫婦の在り方」還是很好用啊。像是本作這種狀況,就需要竭力的念茲在茲(奇怪的成語用法←笑)。正因為沒辦法隨時待在身旁,更需要付出心力,表達自己的思念;以致讓對方有安心感,例如讓他有「假如音信不通,一定是出了事(而不會是感情生變)」的自信心。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也有提過,現在資訊發達,每天「露個臉」也不是問題。所以我想這並不是不能作� ��,我們又不是身處ほしのこえ的境界,不過就是多花點時間在 webcam chat 上罷了。
本作所要說的「ススメ」似乎亦復如斯,やはり相手への思いは必要だ。並且需要時時刻刻注意所愛之人的(心理)需求,寂しくさせない。不過以他們的情形,最好是把百瀬あゆむ寄在実家吧。然後,兩人的關係與對女友的珍重心也應開誠布公,避免無謂的困擾。隙を曝け出せちゃ行けません。

對於這種有性向測驗可能性的遊戲,我自然是先按照自己的行為模式先走一次。過程中發現,以我的選擇,上司以工作為名義的時間佔用是可能實現的。大概因為我本身就算私人時間希望能嚴守,但對工作上的卻連理由都很不會找。我很怕「你要搞清楚,這是工作誒!別公私不分!」這種指責。要像劇中主角說「我有無論如何挪不開的要事」對我太困難了。
另外,要潔身如玉是不是連私人性質的吃頓飯都不行呢…或許,事前取得愛人諒解會比較好(所以說交往是種責任啊)。

以本作的情形來說,這遊戲是不是改成「私は彼を信じてる!」比較恰當?只要主人公宇内健介把持得住,不搞外遇,女主角似乎就不會有事。這使得主角被寝取られ有點像報應,自作自受。不過,就算是時刻思念,卻朝不保夕的狀況還是有。所以說感情本來就不是兩人間絕對不變的約定,不是種可以依靠的心理寄託啊。那是種責任,而這時候其本性就更清楚的展現出來了:我們所要作的是為對方保留最好的路,就算他被欺騙,被折磨成一無是處;假如接受他會對他比較好,也不得不接納(當然不否認也有離開他對他較好,或是對自己好也會讓對方好的情況。);這時還不能說「他背叛了我,所以我也有權利拋棄他。」就算法律是這麼說的,但我相信這卻不是交往關係的本質。聽 說最近這邊的高中也要修戀愛學分,我相當懷疑老師是不是會講到這種程度。雖然也有人不同意「並不是因為愛而結合」這種說法,不過這說不定真的就是真相。まあ、說到底,可不會有哪個年輕力盛會因為聽到交往是責任而卻步不前的。
另外,近來「一夜情」甚至「多夜情」也相當盛行。因為這不是正常戀愛的交往關係,所以恐怕不容我以這種角度置喙。只是,那有時總令人感覺像玩火啊。一開始說「我們只是 sexfriend」,到最後又有幾個能全身而退?えっと、的確,不否認還是有人就是。私には向いてないんだが。(だからそんな厳しい話を言ったの。)

那麼能夠實行交換配偶或允許另一半和其他人交合的例子呢?他們不是感情好到連伴侶與其他人相交都能維繫感情嗎?
對換妻者來說,「愛情」到底是什麼?他們的心理如何?我對於這方面並沒太大了解,因此參考了一下網上例如关于换妻心理的思考或用詞較偏激的如也談換夫換妻遊戲等文。我發現普通人無法套入這種模式,基本上也無法理解。不說討論以換出問題為主的心理医生谈换妻: 人性的阴暗面,這邊來提提文章裡面(可能是少數?)真的能行使 Swinging而不出困擾的例子。通常這種情況需要精神層面堅實的相互信任,因此多為婚姻狀況 良好,兩人感情甚篤,會換妻不外就是為了尋求刺激感。我想這種明知感情不會生變的安全感下,配偶(大多是妻子的一方)和他人交合的恥辱感與(大多是妻子的一方)和不同人魚水的新奇快感才是他們所追求的。所以有人說他們可以達到性愛分離,我想是言過其實:這種性的背叛所帶來之刺激感正是他們所要的。因此交換雙方絕對不能談論感情,現實生活中也不能有其他的接點(像是同公司的人等)。這種情況下依然是很危險的。假若今天其中的兩人言談甚歡,配偶竟真心說出「我覺得他比較厲害,我要跟他。」或「他比你好多了,我們離婚吧!」的話,我想還是沒人能接受。如李银河换偶问题所云,「換妻」或許不該受歧視,但以我的意見 ,這種思想也不該被認同而致成為靠山(如說「這沒什麼大不了啊,我沒錯!」之類的)。(普通)人的情感如此脆弱,我們甚至不能將性與愛分離(這應該是違反人類心理的吧!)。
而,假如伴侶真的要求離異,你應該怎麼做?若覺得真正的愛應該是「你想怎樣,那就隨你想要的去作」這種,那只是將其當作射後不管的導彈罷了。以我的觀念,兩人的結合不是要「滿足他」,而是「對他好」。雖然我們不總是能作出最佳選擇,但總是要避免明顯的錯誤。所以,結婚真是責任重大啊。

一開始的幾個場景,獣の塊だな、二人は。会うたびにエッチしちゃう。我想熱戀中的情侶的確可能作到那種程度,不過站在旁邊看,突兀的感覺卻也揮之不去。
近來看到有很多主人公本身不モテ,但卻有個很花花公子的親友。天使のいない12月、大島永遠的同棲レシピ、本作都是。這是衝著オタク玩家來的嗎?這麼說來(私も含めて)這些人也滿可悲的。

對他倆的感情,我還有點不吐不快的:假如十幾年來建立的感情經過半年的別離就崩壞了的話,這要不表示他並沒重視過,要不就表示新的感情大概也不會長久吧。無論如何,這都說明他們並沒把這段感情當作責任。
話說回來,為何我這麼苦口婆心要標榜這是責任呢?大概是因為看多之後,覺得我がまま無法成就長久的情誼吧。另一方面,也因為現在的我並沒那種度量。假如今天被戴綠帽,我大概只會問「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做?」然後「你希望我怎麼做?」而已。能夠平心靜氣判斷對對方最好的處置法,我還沒那種能力。講點更極端的。假如我已經不再愛戀的妻子愛上強暴自己的人,還懷了種,但對方將妻子當作工具(什麼的?任憑想像。),也無可能給予幸福;在妻子死命要追隨對方的情況下,我並沒有能夠準備個溫暖的窩,接手妻與子的覺悟(也沒有手段―我是離異專門的),更甭提將對方放在第一位,重視妻子的心。當然我知道到這程度法律會允諾,甚至連道德也會原諒,但這與我所認知的條理相悖。事情就是這樣。對女方來說,假如丈夫外遇 ,卻發現對象比自己來得優秀,還是兩情相悅,在成全兩人對丈夫會比較有利的狀況下要讓出位置(甚至是孩子)而不取報償(贍養費等),想必也是很難以作出的抉擇吧。只是,說到頭「還沒心理準備」並不能成為「不去作」的理由。舉例來說,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本來就如同責任一般(包括交朋友、工作任職、許多的承諾),總不能因為尚無法負責就不活下去了吧。

我一直對某些人晚上沒事就往外跑的行為感到不解。經過本作,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可能是回去也不知有啥好娛樂,難怪家裡沒人時寧願在外面多待一會。對我來說,有空閒時間真是奢侈。我一直把自己逼得很急,雖然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不想閒下來罷了。
健介很在乎朝倉陽一「あゆむの名だけ呼んで」,不過這應只是種理由。真正該在意的才不是這結果,而是原因。
某路線最後あゆむ大概因為三ノ宮清準而得了Sexual addiction,這算是遊戲以及成年コミック中常常見到的落ち。這種人從某種角度說來滿可憐的。

系統似乎還可以作得更輕便點。回顧作得太好了,シーンごと巻き戻せる,這在我玩過的遊戲雖然之前就有遇過,但確實是屈指可數,大概連本作不到三個吧。
音樂沒印象,音声普普至中上,CG中上。そんだけ。

詳細的劇情就不再深究了,看了一下寝取られ的部分,沒啥感覺。假如都在主角先背叛之後才發生的話,那感情就不夠強烈了。非得那種「(沒理由)被背叛」的才能深達我心。至於主角搞外遇的部分,那就算了。大概因為我自覺自己條件不夠,很難產生共鳴。
所以,就這樣結束吧。最近還有其他需要解決的。

2008年1月16日

ちさ×ポン (chisapon)=?UTF-8?B?IOODrOODk+ODpeODvA==?=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請到chisapon觀看原來的格式

ちさ×ポン


ちさ×ポン

我對少女漫畫興趣不很大,但近來有一些異色的作品,所以偶爾也會翻翻看看。本作剛好是近來嵌った的寝取られ(これで嵌るの?なんて哀れな…),所以就隨意掃了一下。這是一個失守處女的醋罈子卻終能不被超愛他的男友離棄的故事。其間我多次覺得這男的未免太世離れ了吧,有這麼懂得マナー的男人(好吧,不是「懂得」,而是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其作出的行為總是能為對方著想。),世上一定會少很多哭泣的女性。不過相較之下少年漫畫更多天馬行空(或說的更清楚點,天方夜譚)的(戀愛)表現,所以女性漫画這種程度算是很好了。何況,平均說來給女性看的都會比較實際,例如本作最大主題之一就是浜野千砂在失身之後兩人的悩み,在給男性看的漫畫很多都 是以二股、三股等等腦殘的處理帶過。
以本作中的情形,我在姉恋模様即之後所歸納的「交往是一種責任」觀還是可以行得通。也就是說交往算是變相的「使對方幸福」契約,(做到什麼程度見仁見智,但最起碼不應該因為對方沉迷於另一個人就放棄。當然更甭提妒忌吃醋啥的。)基本上可以從中獲得的東西是心靈的慰藉(某些人還包括戀愛的激情)。最近恰好也想整理一下至今一些「不結婚的理由」。雖然很多人說兩人的相互扶持對人來說很重要,但對於感受不到人情的我(不幸的故事看太多了?),這種小鹿亂撞到頭來只是 nothing,甚至可以說那有如惡魔的試練或毒蘋果。是的,就如同受魔鬼引誘試探的人(不是特別指佛陀或耶穌),假如接受了,那就只好吃不完兜著走。啊、這麼說來,我果然不是「還沒有付出的覺悟」,ただ、そんな渦に巻き込まれたくないだけか も。未來或許會因為沒將這契約與貞操視得如此嚴重,或是下決心自己「也有能力讓人幸福」而放鬆;但難保又有哪天會覺得就算不必如此重視契約,也沒必要多惹羶腥。畢竟拖人下水總是不好的。
我並不是為了不婚而不婚,但有可能真是因為看太多奇怪的文學作品,高中時期就意識到自己大概不能結婚。那時候覺悟不夠,自認個性也不適合。但後來漸漸討論到更多問題,於是才加深了這個決定。在我比較喜歡的文學作品作品中愛情常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是有點像幼稚園點心時間一般的甜食;畢竟都是過來人。

因為有了覺悟,所以才會以「契約」作為依歸。並且如之前所言,我相信友情以及男女朋友也是這樣的契約。所以為朋友著想是不能要求回報的:既然要與人作朋友,就要有相當的覺悟。但我腦海中突然冒出,就算不是自己主動的交往,「被人愛上而無法使之放棄」的情況似乎也是種類似的契約。舉例來說,為了心愛的人而跟蹤、作出非理性甚至不能挽救的事等,這些雖然不是自己願意的,但卻都是因自己而起。所以我連交往這種事都不考慮。並不是不結婚或不上床就好,實在是連存有好意都碰不得。

本來對這作品不準備寫東西的,但聯想到一些過去不足處,所以才順便提一下。當然作畫或是作者本身要表達的就不是我的重點了。因為整篇都是我的感觸,自然也不是對作品本身的感想。事實上我根本也沒看到完,真的只是隨便翻翻。不過對於會作出這種題材的女作畫家,我的想法是看過一次很好,但自己大概不會看第二次了。觀賞本作的男性不知道會不會有點難受,畢竟千砂好像不怎麼知道要以正確的方法來愛本田良仁。是不是因為中野本身是女性,或者這是故意的(像是要警告大眾「別以為女孩都是清純的!」之類)這點我不曉得,但假如愛情是自由的而非一種契約,我並不是很能理解千砂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價值。除了情人眼裡出西施、日久生情這些可能性之外,我想本田很可以找到性格更好的女孩,除非他� �慮到「讓對方欠自己」之類的因素;那就過分工於心計了。當然,我還是要模擬一下自己是本田的理想情況:失身後我應該不能拋棄千砂。但不是因為愛他,而是為了陪他走出陰霾。可以的話,等待另一個更適合千砂的人。…好吧,這看來是我的底線了。要讓對方「永遠幸福」看來是有些難以接受。假如兩人間的信賴很重要的話,那麼難保千砂不會有另一次。當然,就算要離,也應該是千砂自願(而不是自暴自棄)離開。
對於本作影響,中野純子『ちさ×ポン』這篇可以參考一下,雖然這篇看來也是站在男性的角度。至於作者的本意(或是有沒有),沒詳細考究的我並不能說大話。只是,假如要以「一部完善作品」這樣的角度來評論本作的話,個人覺得本作相當失敗。不提價值觀可否自圓前說,現實中可是很難遇到如此男性的啊(難怪他叫よしひと。人良過ぎ!),基於兩人之前的諾言,通常不原諒才是普通人的選項。就算是我的理想,也沒辦法持續到結婚啊。要說寝取られ的話,那過於痴呆的男性像也引不起我悶え的刺激感。事實上本作的網上評價,不論男女似乎都不甚良好的樣子。但本作確實也激發了我一點感觸就是。
2008/1/3 23: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