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

台灣之光

請到
diary25
觀看原來的格式與最新版本。

本文為複製貼上後,已稍微紊亂的格式。上面那邊有原來的格式與文章的最新版本。
除非您有無法閱覽的問題,否則推薦還是從上面的連結觀賞較為舒適。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P.S.
以下純屬私人性心得與一面之詞,有可能沒多少公正性。若是傷及您的自尊,請大人大量。看完後有任何批評指教,非常歡迎到原站的討論區留言。您理性而建設性的批評將能給我們進步的原動力。


從前一陣子有在看新聞起,就發現台灣什麼都要「台灣之光」,有點民族主義的味道。會過度要展現自己,說難聽的話(真的說得太難聽了),感覺上最大原因是對我們自己於國際上知名度不高、對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所致的自卑感。有的甚至在他們冠名之前,在台灣都默默無聞。有的我想可能更願意說「這些靠的是我的努力,與我在不在台灣沒太大關係。我感謝台灣對我的成就出過力,但不代表主要因為(....)台灣,我才有辦法(....)達到這番成就。」吧。若是今天我們具有足夠自尊與地位,國際上大家都認同我們,我想就不會只要一有人在外小小出頭,或是稍稍與台灣沾上個邊,就冠上台灣之光的名號了。另外需要我們反思的是,雖然一有國外獎項與評鑑傳來認同,本地媒體就會大肆報導;但若之後出現像是比賽不順,或是鋒頭一過,那麼他們的消息(能見度)又會大幅度下降,甚至像暗地哭泣的舊人一般,從我們的視線消失得比飛的還快。這多少反映了我們需要的僅僅是他們的榮耀,而並不真的把重點放在如何幫助他們,讓這些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或是將焦點放在研議怎麼讓這樣的「光」更多。許多的我們都只是願(該說是「要求」)他人能共富貴、可錦上添花,不能與人共患難的「知己」與「一家人」。

ま、打擊人的自尊自然要來點免責(脫罪)宣言。我不是台灣之光,能力也不足以成就,因此我理所當然不會嫉妒有人比我好。(如同我們大多數人會景仰諾貝爾獎得主,卻不會產生酸葡萄心理一樣。)基本上人各有所長,而長了卻不一定會出名,更不需要(..)出名,這點我期待是大家的常識。另外我當然也希望人好。但我不只是希望台灣人好,更希望大家都好。因此特別關注台灣人的好,關注到超過一個限度似乎就不怎麼恰當。當然,這「限度」是我自己訂的,也就是「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我不否認一定有人會覺得還不夠。這就像播報本地新聞,有人覺得該具有國際視野,有人覺得連自己鄉土的知識都沒有了、焉談千里之遙。有些時候這(在某個適度的範圍內)只是喜好問題,而沒有絕對的對錯。是以上面一段可供我們檢討,或許是我一面之詞,絕對說不上是甚麼真理。

唉、結果脫罪之詞分量直追正文。我一介刁民還是非常怕文字獄的。至於本文用意麼,不過是希望大家冷靜地坐下來想一想,有沒有可能發生了這樣的現象罷了。就算我們的實力需要他人的認同吧,但也不需要這麼興奮哪。(倒不說過不過份:每個人尺度不同。)搞到這樣,將自己的標準使用媒體、以民族主義之實(←就說太難聽了嘛!你有被害妄想症?人家根本甩都不甩你好不好?)強加於不想聽的人身上也不太好不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