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ren Are From Heaven
Children Are From Heaven(孩子來自天堂)
最近欠下的心得債之一,一樣是譯著。其實這本在Don't Give Me That Attitude!之前就已經讀完,只是因為相同的理由,到現在才補心得。這本書最主要的主旨是介紹John Gray的「正面教養法」,做父母的得了解:
- 孩子可以和別人不一樣。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能拿相同標準衡量不同孩子。尤有甚者,想要一位出眾的孩子,「不同凡響」總是必要的。
- 孩子犯錯沒關係。人總是會犯錯,不犯錯就沒經驗,也不會進步,更不會知道自己不完美。父母接受孩子犯錯,孩子才能不刻意避開犯錯。
- 孩子可以宣洩負面情緒。情緒想宣洩時就應該宣洩,好好的處理情緒能避免他們人格分化或演化出另一道面具。
- 允許孩子要求更多。讓他們懂得需求,以及不是所有願望都能實現。
- 孩子可以表達不滿,可以有說「不」的權利。但爸媽才是主導者。多了解他們的想法,也讓他們有自己的主見。但不能為所欲為。
- (c3)正面請求。(指示,不命令或解釋與說教。)一開始只要這樣。就算孩子有所堅持,假如沒那麼重視或自知理虧,就會退讓。
- (C4)傾聽並溝通理解→引導。理解並疏通孩子的思考,溝通勝於威嚇或命令。
- (C6)獎勵(以之鼓勵,激發孩子做出預期的行為)重於懲罰。或許孩子還是有他自己的堅持,那麼就讓他們轉向吧。這裡尚可參考Srlett第二章使將軍放棄的方法。
- (C7)命令(不帶感情,要求,不解釋,重複,短捷)。在這裡重現了一項人性的特質:只要不斷重複,人終究會屈服。這就算對大人也是一樣。
- (C8)中場休息(為了取回控制權):孩子還是不聽時,使其獨自在房間中,幾歲就待個幾分。沒辦法使其進房時,把自己關起來不與之接觸(反轉式中場休息)。令我特別注意到的,這一項在Don't Give Me That Attitude!帶有點懲罰意味,但於本書中卻再三重複這只是要使其冷靜,而不是要罰他們,甚至不是為了讓他們「想想自己哪裡做錯了」。
在看過1-2-3 Magic之後,我想「中場休息」主要的作用除了取回控制權之外,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或許是當下不合理的欲求無法被滿足,且無法得到補償。這對孩子來說,其實就已經是種懲罰了。(順帶一提,這東西的原文還真難找。誰會知道這種譯文能跟原文關聯上的?)
另外,書中還將成長分成了幾個階段(p290),這部分我想過於籠統而不夠周延。每個孩子多少都有出入,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在兩歲生日那天就剛好習得說話的技巧。當然,其中也有可取處就是。
本書一樣強調身教重於言教,所以我們應該以正面的心態教養與回應,不遷怒或大罵,甚至動棍子。本書比Don't Give Me That Attitude!更有結構,以大幅篇章介紹了以上主要的教養方法。Don't Give Me That Attitude!那時並沒清楚的把普遍的方法列出來,而得要我們自己做歸納。或者,Borba覺得各種偏差態度不能一概而論也說不定。當然,不能將這些行為一視同仁不用說,但這樣一來沒有個遵行的規範也是頗為麻煩,所以還是有一套好記的方法較易實行。
從近來所看的兩本書,可以發現他們最主要都是在告訴父母如何處理衝突的發生,或者說是要解決「孩子的行為不能如自己所願,而在道德與社會價值觀的角度他們錯了」的時候。畢竟,假如父母及旁人看得過去,當然是皆大歡喜,不必多費心力。如同之前所提的,純粹站在旁觀者的立場,我想要將孩子教養成「自己心目中」那樣子是不太道德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把孩子當成所有物不行,卻很少意識到這點。比較站得住腳的說法是讓他們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應該是以當下所社會認同的、「正確的」價值觀來規範他們。這麼一來,就算錯我們也該歸罪於整體社會價值觀,而不是教育方法及內容。所以,教養人對社會價值觀的認知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假如他們自己都不清楚� �值觀何如,自然不能提供適當的教養內容。
2006/6/9 11: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